“西抹东涂老不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西抹东涂老不禁”出自宋代吴潜的《喜雨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mǒ dōng tú lǎo bù j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西抹东涂老不禁”全诗

《喜雨三首》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沈。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糤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喜雨三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喜雨三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忧愁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抹东涂老不禁,
芙蓉洲畔更浮沉。
数茎半黑半丝发,
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糤且欣将淅玉,
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
深密山林可访寻。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雨水的主题展开,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悦和内心的忧愁。

首先,诗中描述了西部山区被雨水洗涤得古老而凝重,东部的平原则更加浮沉不定。这种对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示了雨水的广泛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几根发丝,一部分是黑色的,一部分是白色的,这象征着喜忧交织的情感。作者的心情像一根丝发,既忧心忡忡于晴天、也忧愁于雨天。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以乌糌(一种坚硬的石头)和淅玉(一种玉石)来比喻自己的心情。石头象征着坚定和冷漠,而玉石则象征着温润和喜悦。作者欣喜于自己的心情能够渐渐柔化,但又感到红莲已经开花,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作为小臣的身份,愿意奉献谷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林深处的渴望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雨水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喜悦和忧愁的心情,并通过比喻和意象的运用,深化了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西抹东涂老不禁”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ǐ yǔ sān shǒu
喜雨三首

xī mǒ dōng tú lǎo bù jīn, fú róng zhōu pàn gèng fú shěn.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沈。
shù jīng bàn hēi bàn sī fā, yī cùn yōu qíng yōu yǔ xīn.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wū sǎn qiě xīn jiāng xī yù, hóng lián hé chì yǐ chōu zān.
乌糤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xiǎo chén xiàn gǔ qiū cháng le, shēn mì shān lín kě fǎng xún.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西抹东涂老不禁”平仄韵脚

拼音:xī mǒ dōng tú lǎo bù j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西抹东涂老不禁”的相关诗句

“西抹东涂老不禁”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西抹东涂老不禁”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西抹东涂老不禁”出自吴潜的 《喜雨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