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当年把绣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霄汉当年把绣衣”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寿蜀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hàn dāng nián bǎ xiù y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霄汉当年把绣衣”全诗

《寿蜀帅》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寿蜀帅》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寿蜀帅》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霄汉当年把绣衣,
载持斋钺建侯珪。
春城月淡铜梁北,
夜檄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
中朝动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
早晚鸣珂步相堤。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古代将领的辉煌事迹为主题。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对将领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权力的转移。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描绘了将领英勇威武的形象,他们身披华丽的绣衣,肩负着执掌军权的责任。"霄汉"指的是天空,暗示将领们的威严和高贵。

接下来的两句"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表达了将领过往的辉煌战绩。"春城月"指的是成都,将领在这座城市中取得了重要胜利。"铜梁北"和"玉垒西"是地名,暗示了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下一联"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描绘了将领的威望和权力。"外阃"指的是京城外的边境,"范韩齐"则是指朝廷的重要官员,这两句表达了将领统帅边疆的规模和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最后两句"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则表达了将领长期以来在朝廷中的忠诚和贡献。"枫宸"指的是皇帝,将领一直在皇帝身边侍奉,"鸣珂"指的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使用的铃铛,暗示将领经常参与朝政。"步相堤"表示将领在重要场合担任重要职务。

整首诗以雄壮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绘了将领的辉煌事迹,展现了他们的威严和权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这首诗通过隐喻和意象的运用,将将领的形象与社会的变迁和权力的转移相结合,展示了宋代社会中的政治风貌和权力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霄汉当年把绣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òu shǔ shuài
寿蜀帅

xiāo hàn dāng nián bǎ xiù yī, zài chí zhāi yuè jiàn hóu guī.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
chūn chéng yuè dàn tóng liáng běi, yè xí xīng chén yù lěi xī.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
wài kǔn guī mó xiāo gé shàng, zhōng cháo dòng wàng fàn hán qí.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
fēng chén cè xí qīn xián jiǔ, zǎo wǎn míng kē bù xiāng dī.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霄汉当年把绣衣”平仄韵脚

拼音:xiāo hàn dāng nián bǎ xiù y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霄汉当年把绣衣”的相关诗句

“霄汉当年把绣衣”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霄汉当年把绣衣”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霄汉当年把绣衣”出自李曾伯的 《寿蜀帅》,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