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瓦鸣惊梦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夜半瓦鸣惊梦觉”出自宋代方岳的《道中即事》,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bàn wǎ míng jīng mèng jué,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夜半瓦鸣惊梦觉”全诗

《道中即事》
晨光漏日鸟深春,况此泥行雨宿人。
夜半瓦鸣惊梦觉,悔将篷笠当劳薪。

分类: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头像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道中即事》方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道中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方岳

《道中即事》是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一段插曲,以自然景观和人物行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决策的懊悔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晨光透过云缝,照耀着深春的大地,
更显得清澈明亮。
此时,我身处在泥泞的道路上,
遭遇了一场雨夜的住宿。
深夜,瓦片突然发出清脆的声响,
惊醒了我的梦境。
我后悔自己将篷笠当作柴薪,
劳苦自己,一无所获。

诗意和赏析:

《道中即事》通过对旅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自省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决策的懊悔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晨光透过云缝,照耀着春天的大地,给人一种温暖、明亮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矛盾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身处泥泞的道路上,遇到了雨夜的住宿,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夜晚瓦片发出的声响,惊醒了作者的梦境。这象征着作者在沉思中被现实的声音唤醒,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过去作出了反思。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懊悔,他后悔将篷笠当作柴薪来劳累自己,但却没有获得任何收获。这是一种对过去决策的自责和思考,同时也是作者在旅途中对人生的思索和反思。

《道中即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作者内心感受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旅途中的场景,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矛盾、思考和反思。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迪和共鸣,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细腻情感和思辨意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夜半瓦鸣惊梦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o zhōng jí shì
道中即事

chén guāng lòu rì niǎo shēn chūn, kuàng cǐ ní xíng yǔ sù rén.
晨光漏日鸟深春,况此泥行雨宿人。
yè bàn wǎ míng jīng mèng jué, huǐ jiāng péng lì dāng láo xīn.
夜半瓦鸣惊梦觉,悔将篷笠当劳薪。

“夜半瓦鸣惊梦觉”平仄韵脚

拼音:yè bàn wǎ míng jīng mèng jué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十九效  (仄韵) 入声三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夜半瓦鸣惊梦觉”的相关诗句

“夜半瓦鸣惊梦觉”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夜半瓦鸣惊梦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夜半瓦鸣惊梦觉”出自方岳的 《道中即事》,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