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惟便水竹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野性惟便水竹居”出自宋代方岳的《山行漫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xìng wéi biàn shuǐ zhú jū,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性惟便水竹居”全诗

《山行漫兴》
野性惟便水竹居,老来自觉转迂疏。
图书四壁饭不足,烟雨一犁春有余。
纸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风独立鸟声碎,不是言诗亦起予。

分类: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头像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山行漫兴》方岳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行漫兴》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行漫兴

野性惟便水竹居,
老来自觉转迂疏。
图书四壁饭不足,
烟雨一犁春有余。

纸上古人俱已矣,
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风独立鸟声碎,
不是言诗亦起予。

译文:

我住在水边的竹屋里,
野性自由,生活简单。
书籍围绕,四壁贫寒,
烟雨中,一犁春光充足。

纸上的古人已逝去,
如今我独自在山中,
春风吹拂,鸟鸣声断续,
不仅仅是说诗,我的心也被激发。

诗意和赏析:

《山行漫兴》描绘了作者方岳的山中生活以及他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诗中通过描述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自在的态度。

首先,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居住的环境,水边的竹屋与野性相伴,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他在这个环境中追求简朴和宁静,老来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转变为迂疏的模样,脱离了尘嚣和浮躁。

其次,诗中出现了图书四壁饭不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物质贫困的境况。然而,他在这种贫寒的环境下依然能感受到烟雨中的春光,生活充盈而有余。这种描写暗示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

接着,作者谈及纸上古人已逝去的境况,意味着过去的伟大文人都已成为历史,而现在是作者自己在山中思考人生的时刻。作者在山中独自凝思,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意义。这种对古人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诗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诗人在春风中独立,听着鸟声的碎断和续续,他认为这种情景不仅仅是言诗的时刻,而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这表明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于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启迪。作者通过感受自然的美好和诗歌的力量,使自己获得了一种超越语言的灵感和启示。

《山行漫兴》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方岳对自然、诗歌和人生的热爱。诗人通过隐居山中,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追求。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整首诗意深远,启发人们反思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以及追求内心自由与诗意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野性惟便水竹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ān xíng màn xìng
山行漫兴

yě xìng wéi biàn shuǐ zhú jū, lǎo lái zì jué zhuǎn yū shū.
野性惟便水竹居,老来自觉转迂疏。
tú shū sì bì fàn bù zú, yān yǔ yī lí chūn yǒu yú.
图书四壁饭不足,烟雨一犁春有余。
zhǐ shàng gǔ rén jù yǐ yǐ, shān zhōng jīn wǒ dìng hé rú.
纸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chūn fēng dú lì niǎo shēng suì, bú shì yán shī yì qǐ yǔ.
春风独立鸟声碎,不是言诗亦起予。

“野性惟便水竹居”平仄韵脚

拼音:yě xìng wéi biàn shuǐ zhú jū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野性惟便水竹居”的相关诗句

“野性惟便水竹居”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野性惟便水竹居”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野性惟便水竹居”出自方岳的 《山行漫兴》,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