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秋后可曾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自经秋后可曾雨”出自宋代方岳的《月夜》,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jīng qiū hòu kě zēng y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自经秋后可曾雨”全诗

《月夜》
人间执热难为睡,起听松风视月明。
天净略无云一点,夜深已是鹤三更。
自经秋后可曾雨,才入山来如许清。
能得风多残暑生,草根何处不蛩声。

分类: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头像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月夜》方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月夜》,朝代:宋代,作者:方岳

诗词中文译文:
人间执热难为睡,
起听松风视月明。
天净略无云一点,
夜深已是鹤三更。
自经秋后可曾雨,
才入山来如许清。
能得风多残暑生,
草根何处不蛩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个夜晚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开篇,“人间执热难为睡”,表达了夜晚的闷热令人难以入眠的困扰,这种热浪使得人无法享受夜晚的宁静。

接着,诗人“起听松风视月明”,通过倾听松风声和凝视明亮的月光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行动使诗人将注意力从人间的热浪中转移到了自然界的美好之处。

下一句,“天净略无云一点”,描绘了天空十分清朗,只有微弱的云朵出现。这种明净的夜空给人以宁静和宽广的感觉,与前面的闷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夜深时已是“鹤三更”,这里的“鹤三更”指的是已经过了夜晚的三个时辰,也就是深夜。鹤是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长寿和祥瑞的动物,通过描绘鹤的叫声和夜深的时刻,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和宁静。

接下来,诗人思索着自秋季以来是否有雨水,“自经秋后可曾雨”,这句话表达了对雨水的期望和思念。随后,诗人赞美了这个山地夜晚的清凉和清爽,“才入山来如许清”。这里的山地环境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与前面的闷热形成了对比。

最后两句,“能得风多残暑生,草根何处不蛩声”,表达了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了残暑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蛩虫在草根处欢唱。这里的蛩声给人一种夜晚的韵律和生动感,增添了诗词的音乐和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展示了闷热的人间与清凉宁静的自然界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倾听风声、凝视月光、感受夜晚的清凉,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整首诗以清新、宁静和生机的意象,营造了一幅美丽的月夜景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界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自经秋后可曾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è yè
月夜

rén jiān zhí rè nán wéi shuì, qǐ tīng sōng fēng shì yuè míng.
人间执热难为睡,起听松风视月明。
tiān jìng lüè wú yún yì diǎn, yè shēn yǐ shì hè sān gēng.
天净略无云一点,夜深已是鹤三更。
zì jīng qiū hòu kě zēng yǔ, cái rù shān lái rú xǔ qīng.
自经秋后可曾雨,才入山来如许清。
néng dé fēng duō cán shǔ shēng, cǎo gēn hé chǔ bù qióng shēng.
能得风多残暑生,草根何处不蛩声。

“自经秋后可曾雨”平仄韵脚

拼音:zì jīng qiū hòu kě zēng yǔ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自经秋后可曾雨”的相关诗句

“自经秋后可曾雨”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自经秋后可曾雨”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自经秋后可曾雨”出自方岳的 《月夜》,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