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渔舟吹远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落日渔舟吹远笛”出自宋代林景熙的《栝城》,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ò rì yú zhōu chuī yuǎn d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落日渔舟吹远笛”全诗

《栝城》
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栝城》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栝城》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寒芒曾动少微星,
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
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
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
太平箫鼓沸春声。

诗意:
《栝城》以自然景物刻画出一幅山水江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火蹂躏带来的痛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和苦难的厌恶。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示了江南地区的山水美景。诗词开篇描绘了寒芒曾经点亮微弱的星星,表达了岁月更迭的感慨。接着,描绘了一条水流平缓、山峦起伏的景象,给人以宽广和恢弘之感。

下半首的描写则转向人文环境,诗人以落日时分,渔舟吹奏远方的笛声,烟雾笼罩的戍楼和废弃的城池来表达战乱带来的痛苦和荒凉。沙鸥想要靠近人类,但却像在招手示意一般躲避,显示了人心的疲惫和对战乱的厌恶。

最后两句诗将视线转向莺花亭外的小径,回忆起春日里太平时节的欢声笑语,箫鼓之声沸腾,给人以欢快和安宁的感觉。这是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战乱所带来的痛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战乱和和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恶之情,体现了林景熙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落日渔舟吹远笛”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ā chéng
栝城

hán máng céng dòng shǎo wēi xīng, yī shuǐ róng róng dié zhàng héng.
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luò rì yú zhōu chuī yuǎn dí, duàn yān shù wū dài huāng chéng.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shā ōu yù jìn rú zhāo yǐn, guān shù wú duō yì yàn bīng.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què yì yīng huā tíng wài lù, tài píng xiāo gǔ fèi chūn shēng.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落日渔舟吹远笛”平仄韵脚

拼音:luò rì yú zhōu chuī yuǎn dí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二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落日渔舟吹远笛”的相关诗句

“落日渔舟吹远笛”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落日渔舟吹远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落日渔舟吹远笛”出自林景熙的 《栝城》,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