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逃董不逃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依然逃董不逃曹”出自宋代陈普的《咏史上·管宁》,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rán táo dǒng bù táo cá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依然逃董不逃曹”全诗

《咏史上·管宁》
中州白日虎狼嗥,越海鲸鲵更浪高。
化日尺书归故里,依然逃董不逃曹

分类:

《咏史上·管宁》陈普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上·管宁》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州白日虎狼嗥,
越海鲸鲵更浪高。
化日尺书归故里,
依然逃董不逃曹。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中原地区的白天,虎狼的嗥叫声响彻天际,
越国海域的鲸鱼和鲵鱼更是激起高涛。
尺书在白天化作光芒,归还故乡,
然而,即使如此,仍然不能逃避董卓的统治,也无法逃避曹操的威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管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动荡时局的观察和思考。诗中通过对中原和越国的景物描绘,展现了战乱时期的凄凉和动荡。中州白日下,虎狼的嗥叫声象征着战乱和混乱,而越国海域的鲸鱼和鲵鱼的激起的浪涛则表现了外患的威胁。尺书在白天化作光芒,并归还故乡,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安定的愿望,然而,最后两句表明即使回到故乡,也无法摆脱董卓和曹操的统治和威胁,暗示了战乱动荡的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无奈和困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动荡战乱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原和越国的景物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词中的虎狼嗥叫和海中鲸鲵的浪涛象征着战乱和外患的威胁,而化日尺书归故里的形象则展示了人们对和平归宿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的转折表明,即使回到故乡,也无法摆脱权力的压迫和威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和困惑。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示了动荡战乱时期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依然逃董不逃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ng shǐ shàng guǎn níng
咏史上·管宁

zhōng zhōu bái rì hǔ láng háo, yuè hǎi jīng ní gèng làng gāo.
中州白日虎狼嗥,越海鲸鲵更浪高。
huà rì chǐ shū guī gù lǐ, yī rán táo dǒng bù táo cáo.
化日尺书归故里,依然逃董不逃曹。

“依然逃董不逃曹”平仄韵脚

拼音:yī rán táo dǒng bù táo cá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依然逃董不逃曹”的相关诗句

“依然逃董不逃曹”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依然逃董不逃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依然逃董不逃曹”出自陈普的 《咏史上·管宁》,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