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偏向寂寥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心偏向寂寥难”出自宋代释行海的《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xīn piān xiàng jì liáo n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心偏向寂寥难”全诗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
此心偏向寂寥难,学至寂寥心自安。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
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

分类: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释行海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是宋代释行海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心偏向寂寥难,
学至寂寥心自安。
杨柳忽惊秋色晚,
芭蕉不耐雨声寒。
白云深处人相别,
明月圆时我独看。
极目吴天征棹远,
渡头斜日落枫丹。

诗意:
这颗心偏向于寂寥的境界是困难的,
但通过学习达到寂寥后,心灵自然得到安宁。
杨柳突然被秋色惊醒,天色已晚,
而芭蕉则无法忍受雨声的寒冷。
在深埋白云里,人们互相别离,
只有当明月圆满时,我独自凝望。
远眺吴天,船只向远方出征,
在渡口,斜阳映照下,枫叶如丹红般落下。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禅修中追求寂寥境界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诗人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他通过学习和修行,使自己的内心得以平和,远离尘嚣,达到了寂寥的境界。

诗中的杨柳和芭蕉是自然界的象征,它们对季节变化和环境的敏感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杨柳在秋天的晚上被秋色所惊醒,而芭蕉则无法忍受雨声的寒冷。这些细微的景象,反映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诗人通过白云的隐喻,描绘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相互离别的情景。只有明月圆满时,诗人独自凝望,体会到寂寥的美妙。明月作为寂寥的象征,也代表着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最后两句描述了远眺吴天的景色,船只离开渡口向远方出征。斜阳映照下,枫叶如丹红般飘落,给人以离别之感。这一描写既体现了人们在世间的离散,又勾勒出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象。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寂寥境界的深邃意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寥寥数语的抒发,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此心偏向寂寥难”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shòu fāng gōng sān yǒu guī ān jí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

cǐ xīn piān xiàng jì liáo nán, xué zhì jì liáo xīn zì ān.
此心偏向寂寥难,学至寂寥心自安。
yáng liǔ hū jīng qiū sè wǎn, bā jiāo bù nài yǔ shēng hán.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bái yún shēn chù rén xiāng bié, míng yuè yuán shí wǒ dú kàn.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
jí mù wú tiān zhēng zhào yuǎn, dù tóu xié rì luò fēng dān.
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

“此心偏向寂寥难”平仄韵脚

拼音:cǐ xīn piān xiàng jì liáo n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此心偏向寂寥难”的相关诗句

“此心偏向寂寥难”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此心偏向寂寥难”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此心偏向寂寥难”出自释行海的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