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向银瓶全俗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簪向银瓶全俗了”出自宋代杨公远的《折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ān xiàng yín píng quán sú le,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簪向银瓶全俗了”全诗

《折梅》
折时须拣带苔枝,两蕊三花儘自奇。
簪向银瓶全俗了,古铜瓶浸恰相宜。

分类:

《折梅》杨公远 翻译、赏析和诗意

《折梅》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天折梅的情景,并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折梅时,要选择带苔的枝条,
两朵花有三个花蕊,显得非常奇特。
把它插在银瓶中会显得太俗气,
而放在古铜瓶中正好相得益彰。

这首诗意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主题。首先,梅花作为冬天的花卉,象征着坚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折梅的行为本身也寓意着作者在寒冷的季节中坚持追求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其次,诗中对梅花的描写非常细腻。描述两朵花有三个花蕊,形容了梅花的独特和美丽。这种奇特之美与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俗世的审美追求形成了对比,强调了对纯粹和高尚的追求。

最后,诗中的银瓶和古铜瓶也有一定象征意义。银瓶代表了现代的审美趋势和俗气的追求,而古铜瓶则更贴合梅花这种古朴、高雅的形象。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典美和传统价值的倾向,并批判了现实世界中功利和庸俗的审美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折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纯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梅花在冬天中仍然能够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追求美好的信念。同时,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意义也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赏析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簪向银瓶全俗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é méi
折梅

zhé shí xū jiǎn dài tái zhī, liǎng ruǐ sān huā jǐn zì qí.
折时须拣带苔枝,两蕊三花儘自奇。
zān xiàng yín píng quán sú le, gǔ tóng píng jìn qià xiāng yí.
簪向银瓶全俗了,古铜瓶浸恰相宜。

“簪向银瓶全俗了”平仄韵脚

拼音:zān xiàng yín píng quán sú le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二萧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簪向银瓶全俗了”的相关诗句

“簪向银瓶全俗了”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簪向银瓶全俗了”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簪向银瓶全俗了”出自杨公远的 《折梅》,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