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骑秋高过黑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虏骑秋高过黑山”出自明代王稚登的《闻警》,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ǔ qí qiū gāo guò hēi shā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虏骑秋高过黑山”全诗

《闻警》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
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
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
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

分类:

《闻警》王稚登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闻警》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交河地区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战事和国家安危的关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到警报声,十月的交河水潺潺流淌,
敌骑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越过黑山。
平日里六个郡县靠近边塞,
但有谁能独自扛起关隘的重担。
云中的太守现在必须重新起身,
每天追随着明君,却不愿归来。
虽然心怀着几个对抗北方胡虏的策略,
但身为书生却无法进见龙颜求进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交河地区的景象,表现了明代时期边塞的战事紧张和国家的危机感。诗中以水流的潺潺声、秋高气爽的日子作为背景,突出了边塞战事的紧迫感和动荡不安的氛围。通过六个郡县靠近边塞的描述,强调了边塞地区的重要性和守卫关隘的责任。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问题:在这个战事紧张的地方,谁能独自担当关隘的重担?这种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领导者能力的担忧。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云中太守的期望。太守在这里象征着边塞的守护者和领导者,他被描述为须重新起身的人,暗示着他在面对战事挑战时需要重新奋起,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然而,尽管太守每天都追随着贤明的君主,但他却不愿意归来,这暗示着明君可能缺乏一些重要的决策和行动来对抗敌人。作者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明君的期望和对领导层的批评。

最后两句描写了作者自己的无奈和无计可施。他抱着几个对抗北方敌人的策略,但作为一个书生,他无法进见君主,无法向皇帝献策。这种无力感和无奈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凸显了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命运无能为力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展现了明代时期边塞战事的紧张和作者的忧虑情绪。诗中透露出对领导层能力的期待和批评,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命运的无能为力之感。整体上,这首诗既具有历史背景的独特性,又通过感情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共鸣,具有一定的诗意和思考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虏骑秋高过黑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én jǐng
闻警

jiāo hé shí yuè shuǐ chán chán, lǔ qí qiū gāo guò hēi shān.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
liù jùn píng shí yuán jìn sāi, yī fū shuí gè kě dāng guān.
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
yún zhōng tài shǒu xū zhòng qǐ, rì zhú xián wáng wèi kěn hái.
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
kōng bào píng hú èr sān cè, shū shēng wú jì yè lóng yán.
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

“虏骑秋高过黑山”平仄韵脚

拼音:lǔ qí qiū gāo guò hēi shā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虏骑秋高过黑山”的相关诗句

“虏骑秋高过黑山”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虏骑秋高过黑山”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虏骑秋高过黑山”出自王稚登的 《闻警》,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