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声断人何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玉箫声断人何处”出自宋代曾觌的《采桑子(清明)》,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xiāo shēng duàn rén hé ch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玉箫声断人何处”全诗

《采桑子(清明)》
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
花里游蜂。
宿粉栖香锦绣中。
玉箫声断人何处,依旧春风。
万点愁红。
乱逐烟波总向东。

分类: 采桑子

作者简介(曾觌)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采桑子(清明)》曾觌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采桑子(清明)》是宋代曾觌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清明时节,池塘中的宫殿在晴朗的天空下如雨水般闪烁,绿色的水面泛滥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宛如在锦绣的花间栖息。夜晚,玉箫的声音渐渐消失在人群中,而春风依然吹拂。数不尽的悲伤之情在纷纷飞舞的红花中。乱七八糟地追随着烟波,总是朝着东方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将诗人的感受与大自然的景色相融合。诗人通过清新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情感。

首句“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通过“晴还雨”这样的形容,展现出天空的明朗和湿润,暗示了清明时节常有阵雨,增加了节令感。接着“绿涨溶溶”,将水面的绿色描绘得如涨潮般生动。整句把池塘的景色描绘得鲜活清新,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第二句“花里游蜂。宿粉栖香锦绣中。”,通过“花里游蜂”表现出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生动景象,形容了春天的活力。而“宿粉栖香”则表现了蜜蜂在花朵上停歇、采蜜,强调了春天花香的浓郁。

接下来的两句“玉箫声断人何处,依旧春风。万点愁红。”,通过“玉箫声断”表达了玉箫声音逐渐消散的情感,与后面的“依旧春风”形成对比,映衬出诗人对玉箫声的怀念。而“万点愁红”则将悲伤之情与花朵的红色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最后两句“乱逐烟波总向东。”,通过“乱逐烟波”生动地描绘了飘扬的红花在水波中随风飘舞的景象,而“总向东”则表现了红花随风向东流去的情景,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流转和变迁。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幅清新而多情的画面,让人在阅读时不仅感受到了美景,还能体味到诗人对于春天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玉箫声断人何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ǎi sāng zǐ qīng míng
采桑子(清明)

qīng míng chí guǎn qíng hái yǔ, lǜ zhǎng róng róng.
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
huā lǐ yóu fēng.
花里游蜂。
sù fěn qī xiāng jǐn xiù zhōng.
宿粉栖香锦绣中。
yù xiāo shēng duàn rén hé chǔ, yī jiù chūn fēng.
玉箫声断人何处,依旧春风。
wàn diǎn chóu hóng.
万点愁红。
luàn zhú yān bō zǒng xiàng dōng.
乱逐烟波总向东。

“玉箫声断人何处”平仄韵脚

拼音:yù xiāo shēng duàn rén hé chǔ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玉箫声断人何处”的相关诗句

“玉箫声断人何处”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玉箫声断人何处”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玉箫声断人何处”出自曾觌的 《采桑子(清明)》,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