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 苏轼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置酒未逢休沐,
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
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自前世,
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
数行谁似高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轼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并以此为契机,表达了他对绘画、竹石和草书艺术的思考。诗中也表达了对曹参的敬佩与赞美,赞颂了曹参的才华。通过描述自己的境遇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人展示了对高尚情操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的典型风格,简洁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首句"置酒未逢休沐"意味着作者忙碌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放松。"越北燕南"指的是与友人相聚,共同欢庆。接下来的两句"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欢乐和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对曹参才华的赞美。"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揭示了作者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过去文人墨客的敬仰。最后两句"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要求,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追求宁静闲适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流畅的节奏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与友人的欢聚,表达了对曹参的景仰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追求,又抒发了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zài hé èr shǒu lái shī yán yǐn jiǔ huà zhú shí cǎo shū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

zhì jiǔ wèi féng xiū mù, biàn tóng yuè běi yàn nán.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qiě fù gē hū xiāng hè, gé qiáng zhī shì cáo cān.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dān qīng yǐ zì qián shì, zhú shí shí kuī yī bān.
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wǔ zì dāng hái jìng jié, shù xíng shuí shì gāo xián.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专题为您介绍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古诗,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