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後汉书》 王安石

锢党纷纷果是非,当时高士见精微。
可怜窦武陈蕃辈,欲与天争汉鼎归。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後汉书》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读後汉书》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译文:
锢党纷纷果是非,
当时高士见精微。
可怜窦武陈蕃辈,
欲与天争汉鼎归。

诗意解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于宋代的作品,题目为《读後汉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权力斗争的触动和感慨。诗的开篇写到“锢党纷纷果是非”,指的是汉代的锢党之祸,即董卓篡位后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和是非。接着,诗中提到“当时高士见精微”,这里的高士指的是那些有见识和才华的人,他们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看清了真相和内情。第三句“可怜窦武陈蕃辈”,描述了那些受到冤屈和牺牲的人,他们渴望能够与天争夺汉朝的统治权,希望能够让汉朝的鼎立归还正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权力斗争和社会混乱的思考和感慨。锢党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王安石通过诗词将这段历史反映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受害者的同情和对于正义的向往。诗中的高士形象凸显了对于智慧和见识的崇尚,他们能够看清现实,洞察时局。最后一句“欲与天争汉鼎归”表达了对于权力的向往和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也展现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对于社会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抒发,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後汉书》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dú hòu hàn shū
读後汉书

gù dǎng fēn fēn guǒ shì fēi, dāng shí gāo shì jiàn jīng wēi.
锢党纷纷果是非,当时高士见精微。
kě lián dòu wǔ chén fān bèi, yù yǔ tiān zhēng hàn dǐng guī.
可怜窦武陈蕃辈,欲与天争汉鼎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读後汉书》专题为您介绍读後汉书古诗,读後汉书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