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吉老十小诗》 黄庭坚

茵席絮剪茧,枕囊收决明。
南风入昼梦,起坐是松声。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吉老十小诗》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次韵吉老十小诗》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内容:茵席絮剪茧,枕囊收决明。南风入昼梦,起坐是松声。

中文译文:
茵席上剪下茧丝,暂时收藏在枕袋中。南风吹入午间梦境,我起身坐着,听见松树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黄庭坚在室内静坐时的感受和情景。他剪下了茧丝,将其放在枕袋中保管,以展示他对织物工艺的欣赏。当南风吹入他的午间梦中时,他从沉睡中醒来,坐起身来。在这时,他能够聆听到远处松树的声音,这给他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室内生活场景。茵席和剪下的茧丝象征着舒适和精美的居住环境。枕袋则是保存和保护这些美好事物的容器。南风的涌入打破了午间的宁静,唤醒了作者的清明意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大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松树声音的喜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恬静而宁谧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这个安静的时刻所享有的内心宁静和愉悦。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擅长以简练的笔触表达情感和意境。这首诗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通过描写简单的日常场景,他能够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共鸣。这首诗也展示了黄庭坚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赏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吉老十小诗》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jí lǎo shí xiǎo shī
次韵吉老十小诗

yīn xí xù jiǎn jiǎn, zhěn náng shōu jué míng.
茵席絮剪茧,枕囊收决明。
nán fēng rù zhòu mèng, qǐ zuò shì sōng shēng.
南风入昼梦,起坐是松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吉老十小诗》专题为您介绍次韵吉老十小诗古诗,次韵吉老十小诗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