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伯时画观鱼僧》 黄庭坚

横波一网腥城市,日暮江空烟水寒。
当时万事心已死,犹恐鱼作故时看。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题伯时画观鱼僧》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伯时画观鱼僧》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横波一网腥城市,
日暮江空烟水寒。
当时万事心已死,
犹恐鱼作故时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观鱼僧的场景。黄庭坚以鱼为象征,抒发了对人世间浮躁喧嚣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他通过观察鱼儿的自由自在,反思自己内心的死寂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表达了对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赏析:
1. 第一句“横波一网腥城市”,通过对横波和腥味的描绘,突出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这里的“一网”意味着一切都被网住了,引发了人们对束缚和压抑的反思。

2. 第二句“日暮江空烟水寒”,通过对夜幕降临时江水上升起的雾气和江水的寒冷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冷漠。

3. 第三句“当时万事心已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对世俗之事已经不再关注,内心已经死寂,寻找内心的救赎。

4. 最后一句“犹恐鱼作故时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鱼儿的羡慕和渴望。诗人担心鱼儿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受到干扰,所以默默地观看,希望能够在这个宁静的场景中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对现实厌倦、渴望宁静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鱼儿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现实世界的浮躁和疏离。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精细的表达,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伯时画观鱼僧》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tí bó shí huà guān yú sēng
题伯时画观鱼僧

héng bō yī wǎng xīng chéng shì, rì mù jiāng kōng yān shuǐ hán.
横波一网腥城市,日暮江空烟水寒。
dāng shí wàn shì xīn yǐ sǐ, yóu kǒng yú zuò gù shí kàn.
当时万事心已死,犹恐鱼作故时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伯时画观鱼僧》专题为您介绍题伯时画观鱼僧古诗,题伯时画观鱼僧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