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投梭女》 刘克庄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投梭织布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赞颂,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社会上的限制和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琴和梭的对比,展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乐器,弹奏琴意味着参与文化艺术的活动,而梭则象征着女性在家庭中从事纺织工作。作者在诗中暗示琴和梭的对比,表达了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思考。

第一句“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表达了作者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赞赏。琴挑指的是弹奏琴的动作,作者问道琴何时曾被动过,意味着女性少有机会参与文化艺术的活动。而梭投指的是女性从事纺织工作,作者则表示这一行为并无可惭之处。这种对女性传统角色的肯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

第二句“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则表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局限。女郎指的是年轻的女子,她们被教导遵循古代的礼仪,但却对清谈(指文人之间的高级讨论)一无所知。这句诗意味着女性在受到传统礼仪的束缚的同时,也被排除在知识和智慧的领域之外,无法参与到男性主导的学术和文化活动中。

整首诗词通过对琴和梭的对比,以及女性在传统礼仪和知识领域的局限,呈现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作者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赞美,同时也对女性受限的境况进行了隐晦的批判。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困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刘克庄 拼音读音参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tóu suō nǚ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

qín tiāo hé zēng dòng, suō tóu wèi miǎn cán.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nǚ láng xún gǔ lǐ, yuán bù jiě qīng tán.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专题为您介绍杂咏一百首·投梭女古诗,杂咏一百首·投梭女刘克庄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