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道中》 陈与义

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
分类: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衡岳道中》陈与义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衡岳道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子山行不觉风,
龙吟虎啸满山松。
纶巾一幅无人识,
胜业门前听午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衡岳道上的山行之景。诗人身为游客,行走在山间,却不觉得风的吹拂。山中回荡着龙的吟唱和虎的咆哮声,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中提到了诗人所戴的纶巾,表示他的身份并不为人所知。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胜业门前,聆听午时的钟声,可能是在感受山林的静谧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林的景色和氛围,展示了作者在衡岳道上的感受。首句以“客子山行”为开头,直接进入了诗的主题。接着描述了山中的风声,通过“不觉风”四个字,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山行中,对外界的感知几乎不存在。接下来的两句“龙吟虎啸满山松”,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充满生命力的景象,通过阳刚的龙吟和虎啸,表现出山林的雄浑和壮丽。第四句以“纶巾一幅无人识”突出了诗人的身份不为人所知,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平凡的游客,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最后一句以“胜业门前听午钟”结束,将诗人的视角转移到了胜业门前,他静静地聆听午时的钟声,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思考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在衡岳道中的山行经历。通过山林的雄浑与壮丽以及诗人的静谧与宁静,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衡岳道中》陈与义 拼音读音参考

héng yuè dào zhōng
衡岳道中

kè zi shān xíng bù jué fēng, lóng yín hǔ xiào mǎn shān sōng.
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guān jīn yī fú wú rén shí, shèng yè mén qián tīng wǔ zhōng.
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衡岳道中》专题为您介绍衡岳道中古诗,衡岳道中陈与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