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苏辙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过山光欲溜,
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
随方亦有游朋。

中文译文:
雨过后山的光芒欲要溜走,
寒意来临,水气如同蒸汽。
胜景何必局限于吴越之间,
无论身处何方,总有游伴相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景色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首先描述了雨过之后山上的光芒即将消失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幻。接着,他描述了寒意来临时水气像热气腾腾的样子,展现了气温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胜景并不局限于吴越地区(指江南地方),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欣赏到美景。他强调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而行。这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
该诗采用了六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行云流水,意境流转自然。通过描述雨过山光和寒来水气两个景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对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思考。

诗中的胜处指的是美景,诗人通过"吴越"这一地名来代指江南地区,意味着那里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但他用"何须"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方才能欣赏到美景,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可能遇见美丽的景色。这种思想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给人以自由、开阔和豁达的感觉。它向人们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无论身在何方,都应该欣赏自然之美,并珍惜与朋友共同分享美好时光的机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dá wén yǔ kě yǐ liù yán shī xiāng shì yīn dào jǐ nán shì zuò shí shǒu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yǔ guò shān guāng yù liū, hán lái shuǐ qì rú zhēng.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shèng chù hé xū wú yuè, suí fāng yì yǒu yóu péng.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专题为您介绍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古诗,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