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金陵》 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初至金陵》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初至金陵》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川过雨晓光浮,
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
悬知是处可忘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初次到达金陵(今南京)的情景。他欣赏着雨后山川的景色,微光透过云雾,映照出美丽的江南第一州的景致。他沿着蜿蜒的道路绕过匡庐(古代南京城的名字),继续向南行去。他感叹这个地方的美丽和宜居之处,这里仿佛是一个可以忘却烦忧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初次到达金陵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美。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写,通过山川、雨水、晨光等元素,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将读者引入金陵的美景之中。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苏辙沿着道路绕过匡庐向南行去,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金陵是一个可以让人忘却烦忧的地方,带给人宁静和安宁。这种向往和追求凸显了苏辙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间烦忧的逃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金陵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辙对理想生活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它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初至金陵》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hū zhì jīn líng
初至金陵

shān chuān guò yǔ xiǎo guāng fú, chū kàn jiāng nán dì yī zhōu.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lù rào kuāng lú gèng nán qù, xuán zhī shì chù kě wàng yōu.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初至金陵》专题为您介绍初至金陵古诗,初至金陵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