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赴田中》 曾巩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
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喜晴赴田中》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喜晴赴田中》是宋代文人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自愁雨破西岭出,
只看水缘南涧生。
青天忽从树杪见,
白日渐向谷中明。
豳公涤场不可失,
陶令负禾须自行。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
固有阿连相伴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经历雨过天晴后赴田中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晴天的喜悦和对农田的关注,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过天晴的场景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诗的开头写道:“自愁雨破西岭出”,意味着诗人之前心情忧郁,可能是因为连日的雨天。当他看到南涧水边的景色时,他感到喜悦,只看到“水缘南涧生”,这里的“水缘”指的是水流与山岭的交汇处。

接着,诗人描述了雨过后的天空情景:“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这里的“青天”和“白日”代表着晴朗的天空和阳光,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晴朗的景象,在读者心中勾勒出明亮的田野。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及了历史人物:“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这里的“豳公”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尧的后代,他以清理田地为人民树立了榜样;“陶令”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陶唐,他背负着农民的希望,要亲自播种稻谷。通过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诗人表达了对农田的重视和对农民劳动的赞颂。

最后的两句“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描写了诗人回家时携带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提到了“阿连”,可能是指诗人的伴侣或亲人。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的欢愉和收获不仅来自于自然和农田,还来自于与家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晴朗天气和农田的喜悦之情,并借古人的典故来表达对传统文化和劳动的敬意。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传递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劳动和关注自然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喜晴赴田中》曾巩 拼音读音参考

xǐ qíng fù tián zhōng
喜晴赴田中

zì chóu yǔ pò xī lǐng chū, zhǐ kàn shuǐ yuán nán jiàn shēng.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
qīng tiān hū cóng shù miǎo jiàn, bái rì jiàn xiàng gǔ zhōng míng.
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
bīn gōng dí chǎng bù kě shī, táo lìng fù hé xū zì xíng.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guī shí xiǎo kē qiā chōu yì mǎn, gù yǒu ā lián xiāng bàn qīng.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喜晴赴田中》专题为您介绍喜晴赴田中古诗,喜晴赴田中曾巩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