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李吕

元龙湖海士,可但着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余。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疎。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分类:

作者简介(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李吕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龙湖海士,可但着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余。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诗意:
这首诗通过送别仲秉赴廷试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仲秉的赞美和祝福。诗中描绘了元龙湖畔有一位居住在茅庐中的海士,他精通诗书,对古老的传统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位海士受到了历代治水英雄禹的启发,不遗余力地参与治水工作。蜀山的峰峦使帆影无法穿越,郢树之间的间隙鸟儿也难以飞行。这里象征着艰险和困难,意味着仲秉在前往廷试的道路上会遇到挑战和阻碍。然而,太史(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行走天下,见闻广博,他承诺归来后会写下一部好书,以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仲秉的推崇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治水事业和历史文化的关注。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古代典故的引用,通过对禹的崇敬、蜀山和郢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仲秉前途的期许和对他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克服艰险的信心。整首诗字数不多,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传递出了深远的诗意和思考。诗人以情真意切的文字,将对友人的送别与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传承的思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他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李吕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òng bǐng fù tíng shì wǔ shǒu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yuán lóng hú hǎi shì, kě dàn zhe máo lú.
元龙湖海士,可但着茅庐。
shī lǎo jīng cóng dì, yǔ gōng shū záo yú.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余。
shǔ fēng fān yǐng gé, yǐng shù niǎo xíng shū.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疎。
tài shǐ xíng tiān xià, guī lái hǎo zhù shū.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专题为您介绍送仲秉赴廷试五首古诗,送仲秉赴廷试五首李吕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