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少师相国李公》 张元干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分类:

作者简介(张元干)

张元干头像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挽少师相国李公》张元干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是一首宋代张元干的诗词《挽少师相国李公》。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少师相国李公》中文译文: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诗意和赏析:
该诗描绘了作者对李公的挽歌。诗的开头提到了过去曾在东都(即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岁月,暗示李公曾在这里有过辉煌的一生。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公逝世的悲伤之情,称其逝世的年份为丙午年,表明了作者对这个逝去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李公不愿意割席断交,不愿离开东都的情感。"三镇"指的是京城的三镇守将,"两宫"指的是皇宫和李公的府邸,意味着李公不愿离开宫廷的宏图壮志。

接着,诗中出现了"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的描述,表达了李公忠诚抗议奸邪之事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表现李公在朝廷中的正直和坚定的立场,强调了他的忠诚和品德。

最后两句诗"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表达了作者对李公英勇风采已成往事的感慨,以及对他被困于边境穷苦境地的遗憾。这里的"昨梦"意味着李公的辉煌已经过去,他的豪情壮志只能成为回忆。"遗恨落穷边"表明了作者对李公身陷困境的遗憾和同情之情。

整首诗以悼念、怀念和赞颂为主旨,通过对李公的回忆和描写,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英勇事迹。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李公逝世的痛惜之情,传达了对他的敬意和纪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少师相国李公》张元干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shǎo shī xiàng guó lǐ gōng
挽少师相国李公

wǎng zài dōng dōu rì, shāng xīn bǐng wǔ nián.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bù cóng sān zhèn gē, ān dé liǎng gōng qiān.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kàng yì xíng yíng shàng, pái jiān yù tà qián.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yīng fēng chéng zuó mèng, yí hèn luò qióng biān.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挽少师相国李公》专题为您介绍挽少师相国李公古诗,挽少师相国李公张元干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