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冯时行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分类:

作者简介(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咏雪》冯时行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雪》是宋代诗人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林中的栖鸟不愿离去,
寒潭里的蛟龙悲伤地卧着。
它们与松树成为了亲密的伴侣,
一起呼唤着明亮的月光,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檐上的冰滴儿成了它们的筷子,
梅花上增添了晶莹的玉簪。
丰收的年景如何来回报,
让我们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盛况。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冬天的雪景为主题,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在寒冷季节中的坚韧与坚持。栖息在稀疏的树林中的鸟儿,与湖中的蛟龙,都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和孤独,但它们通过与松树的亲密关系和相互间的呼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纽带。诗中描述了雪后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将自然界的寒冷与纯洁相结合,给人以清新的美感。最后,诗人思考了如何回报丰收年景,将其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丰收盛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界的赞美。诗中的疏林、寒潭、松树、月光、冰滴和梅花等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静谧之美。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栖鸟和蛟龙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的描绘,将寒冷与纯洁、坚韧与美感相结合,赋予了诗词深远的意义。

诗词的结尾,诗人思考如何回报丰收年景,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社会的关心和对丰收的期盼。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互动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冯时行的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感,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雪》冯时行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xuě
咏雪

shū lín duò qī niǎo, hán tán bēi wò jiāo.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yǔ sōng wèi lǎo bàn, huàn yuè jié qīng jiāo.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yán dī bīng wèi zhù, méi tiān yù zuò shāo.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
fēng nián hé yǐ bào, zuò sòng jì nán jiāo.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咏雪》专题为您介绍咏雪古诗,咏雪冯时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