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 曹勋

惟钦惟畏,乃祗乃庸。
肇建官师,神民肃雍。
分类: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头像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是宋代文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有敬畏,才能成就崇高;只有虔诚,才能保持庄严。创立官学,使人心灵凝重肃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所追求的崇高品质和仪式庄严。诗人通过表达对敬畏和虔诚的思考,强调了崇高品德对于统治者和国家的重要性。创办官学则体现了培养人才和提升民众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崇高和庄严的价值观。诗人使用了反复的对称结构和平行句式,使诗词旋律流畅、节奏优美。通过运用“只有”和“乃”等词语,强调了敬畏和虔诚作为统治者必备的品质,这种品质不仅对于巩固统治、保持社会秩序至关重要,也对于个人修养和人伦关系有着深刻的意义。

诗中提到的“肇建官师”指的是创办官学,这体现了宋代朝廷对于教育的重视。通过官学的建立,统治者希望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对于人民智力素质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旨在强调统治者应当具备崇高品质和仪式庄严,并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人才,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它展示了宋代社会对于道德伦理和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崇高品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曹勋 拼音读音参考

bǔ yuè fǔ shí piān dì yǒu xióng shì zhī yuè gē
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

wéi qīn wéi wèi, nǎi zhī nǎi yōng.
惟钦惟畏,乃祗乃庸。
zhào jiàn guān shī, shén mín sù yōng.
肇建官师,神民肃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专题为您介绍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古诗,补乐府十篇·帝有熊氏之乐歌曹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