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姜特立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分类: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姜特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是宋代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词中,作者以描绘牡丹花为主题,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几个意象来传达其诗意。首先,作者描述了花园中的牡丹花香袭远来的景象,以表达牡丹花的芳香和吸引力。其次,作者提到牡丹曾经开放在河阳县,暗示了牡丹花的美丽已经传遍了整个地区。然后,作者以讽刺的口吻嘲笑杜陵(指杜牧)的短视和愚笨,暗示自己能够通过与萧八(指萧纲)的交往,寻找到更好的桃花栽培方法。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美的描绘:作者通过描绘牡丹花香远扬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丽和魅力。这种自然美与人造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卓越和独特性。
2. 对传统文化的致敬:通过提到河阳县,作者将牡丹花与历史、传统联系在一起,向古代文化和历史致以敬意。这种传统的意象为诗词增添了一层深厚的文化底蕴。
3. 反思和嘲讽:作者借用杜陵和萧八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以一种嘲讽的口吻讽刺杜牧的短视和愚笨。通过这种反讽,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对自己能够超越常规的能力的自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描绘牡丹花为主线,通过构建意象和表达手法,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它展示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姜特立 拼音读音参考

hé gǒng zǎi sòng mǔ dān sān shǒu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xiāng ní yún lóng yuǎn qíng lái, céng xiàng hé yáng xiàn lǐ kāi.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kān xiào dù líng hé duǎn zhuō, què píng xiāo bā mì táo zāi.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专题为您介绍和鞏宰送牡丹三首古诗,和鞏宰送牡丹三首姜特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