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答云岩》 李曾伯

冰柱刘叉素有声,诗筒毋惜仆频更。
鸳鸯瓦上犹留伴,一霎南风又酿成。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又和答云岩》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又和答云岩》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冰柱刘叉素有声,
诗筒毋惜仆频更。
鸳鸯瓦上犹留伴,
一霎南风又酿成。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冰柱、刘叉、诗筒、鸳鸯瓦、南风等形象描绘了一幅冰雪融化、春天来临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和欢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们对春天到来的盼望。诗人以冰柱和刘叉相对,形象地描绘了冰雪开始融化的景象,冰柱由坚硬的状态变为流动的水声,刘叉则由静止不动变为频繁摇动。这一对比揭示了冬天的冰封状态即将结束,春天的生机即将到来。

诗中提到的“诗筒”是指诗人的笔筒,它表示诗人的创作欲望和诗歌表达的能力。诗人说“诗筒毋惜仆频更”,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坚持和不断努力的态度。无论是冰柱还是诗筒,都经历了一种转变和变化,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鸳鸯瓦上的情景。鸳鸯瓦是一种古代建筑上常见的装饰物,形状像鸳鸯鸟,寓意着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诗人说“鸳鸯瓦上犹留伴”,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爱情和欢乐。最后一句“一霎南风又酿成”,描绘了南风吹拂下的春天景象,春天的气息已经在酝酿之中。

整首诗词通过对冰柱、刘叉、诗筒和鸳鸯瓦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以及人们欢迎春天到来的心情。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抓住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形成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春天画卷。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又和答云岩》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yòu hé dá yún yán
又和答云岩

bīng zhù liú chā sù yǒu shēng, shī tǒng wú xī pū pín gèng.
冰柱刘叉素有声,诗筒毋惜仆频更。
yuān yāng wǎ shàng yóu liú bàn, yī shà nán fēng yòu niàng chéng.
鸳鸯瓦上犹留伴,一霎南风又酿成。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又和答云岩》专题为您介绍又和答云岩古诗,又和答云岩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