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分类: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头像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立春》方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立春》
朝代:宋代
作者: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
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
暖烟含雨绿匆匆。

【中文译文】
冰丝和玉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青红的色彩,
已经引动了花梢上微微的春风。
梦里想象到谢池的新雪已经融尽,
温暖的烟雾中含着匆匆而来的春雨。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方岳所创作的《立春》。诗人以立春为背景,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变化。

首先,诗人用冰丝和玉缕来形容初春的景色,表达了寒冷与温暖交替的季节过渡之感。这种对比描绘了冬季的残留与春日的到来,以及冷与暖的转变。

接着,诗人提到花梢上的微风,这是春天的象征。微风拂动花梢,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万物将开始复苏,展示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梦为媒介,表达了对谢池新雪融化的想象。这里的谢池代表冬季,新雪的融化象征着冬天的结束。而暖烟含雨则预示着春天的湿润和生机。

整首诗以温婉的笔触和细腻的描摹,将立春时节的变化和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希望。

【赏析】
《立春》以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冬季与春天、寒冷与温暖相互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喜悦和希望。

诗人通过描写冰丝玉缕和花梢微风,巧妙地表达了季节的过渡和春天的到来。在诗人的笔下,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变化,仿佛置身于初春的美妙世界中。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梦为媒介,表达了对冬季结束和春天到来的期盼。通过暖烟含雨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湿润和生机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对春天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深入浅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立春》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立春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和春天的气息。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冬寒与春暖的过渡,以及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冰丝与玉缕交织的青红色彩,表现了寒冷与温暖的对比。随后,诗人提到了花梢上微风的拂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以梦为媒介,想象谢池上的新雪已经融尽,暖烟中含有匆匆而来的春雨。

整首诗以温婉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立春时节的变化和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冬与春、冷与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春天的喜悦和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立春》方岳 拼音读音参考

lì chūn
立春

bīng sī yù lǚ cù qīng hóng, yǐ dòu huā shāo yī xìn fēng.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mèng dào xiè chí xīn xuě jǐn, nuǎn yān hán yǔ lǜ cōng cōng.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立春》专题为您介绍立春古诗,立春方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