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云阁偶成三首》 陈著

五里晴行信一筇,入松迎面旧松风。
斜阳归路樵渔笑,翁自何来半醉中。
分类: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头像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陈著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慈云阁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慈云阁,我手中拄着一根拐杖,
步履坚定,信心百倍。
走进松林,迎面吹来的是那熟悉的松风。
夕阳斜斜西下,我走在归途之上。
路旁的樵夫和渔父看见我,
都笑了起来。
我想,这位老翁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仿佛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诗意:
这首诗词以具体的场景和形象描绘了作者登上慈云阁的经历。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慈云阁、松林、夕阳以及笑语相迎的樵夫和渔父,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恬淡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旅程和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构建,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慈云阁、松林、夕阳等景物,都是具有浓厚意境的元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同时,诗中的笑语相迎的樵夫和渔父,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的感觉,传递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融。

从诗词的意境来看,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慈云阁象征着高远和宁静,松林则代表着绿色和生机。夕阳下的斜影和笑语相迎的人们,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思和对自然的赞美。

总之,陈著的《登慈云阁偶成三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自然世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词展现了陈著独特的诗境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陈著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cí yún gé ǒu chéng sān shǒu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

wǔ lǐ qíng xíng xìn yī qióng, rù sōng yíng miàn jiù sōng fēng.
五里晴行信一筇,入松迎面旧松风。
xié yáng guī lù qiáo yú xiào, wēng zì hé lái bàn zuì zhōng.
斜阳归路樵渔笑,翁自何来半醉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慈云阁偶成三首》专题为您介绍登慈云阁偶成三首古诗,登慈云阁偶成三首陈著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