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方叔石泉亭》 黎廷瑞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至丰年。
君隐非山隐於市,安有万丈苍崖千太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瀦引清泚。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分类:

《题孙方叔石泉亭》黎廷瑞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孙方叔石泉亭》是宋代黎廷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
你是否看到山上的石头,可以支撑明堂、作为宣告室内的柱子。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至丰年。
却又看不见石头上的泉水,可以拯救大旱,带来丰收的一年。

君隐非山隐於市,安有万丈苍崖千太水。
你隐居并非在山中,而是隐藏于繁忙的市井之间,怎会有万丈高崖和千泉流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瀦引清泚。
自言自语地探寻并攀爬陡峭的岩壁,进一步修理水渠来引导清澈的泉水。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清晨的雾气中苔藓茂盛,傍晚的细雨中青蛙欢喜鸣叫。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用松树和柏树的果实充饥,可以磨利我的牙齿,赞美尧而非桀,可以洗涤我的耳朵。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尊敬的家族祖先孙方叔,千年的家族传统应该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一个小山丘、一个深沟,真实的自足,静坐守候风烟,终究是短暂的。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乘坐双黄鹄,登上香炉峰顶观赏飞瀑。

这首诗词以山石和泉水为主题,表达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诗人通过描绘山上的石头和石头上的泉水,表达了山水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补。诗中也以山水之间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中的平衡和和谐。

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他把自己隐居于繁忙的市井之间,但仍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他通过修理水渠、引导泉水,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诗中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家族传统的忠诚。诗人提到自己的家族祖先孙方叔,并呼吁继承家族的千年传统。他通过描述一丘一壑的真实自足和坐守风烟的局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美景的向往。他希望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欣赏壮丽的飞瀑景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赏析和享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石和泉水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入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家族传统、自然力量和友谊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词既有深度又富有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孙方叔石泉亭》黎廷瑞 拼音读音参考

tí sūn fāng shū shí quán tíng
题孙方叔石泉亭

jūn bú jiàn shān shàng shí, kě yǐ zhī míng táng ér zhù xuān shì.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
yòu bú jiàn shí shàng quán, kě yǐ sū dà hàn ér zhì fēng nián.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至丰年。
jūn yǐn fēi shān yǐn yú shì, ān yǒu wàn zhàng cāng yá qiān tài shuǐ.
君隐非山隐於市,安有万丈苍崖千太水。
zì yán duō shí lèi chán yán, gèng fù tíng zhū yǐn qīng cǐ.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瀦引清泚。
cháo fēi dàn dàn tái xiǎn shēng, mù yǔ xiāo xiāo wā miǎn xǐ.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cān sōng dàn bǎi wú chǐ kě yǐ lì, yù yáo fēi jié wú ěr kě yǐ xǐ.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jūn jiā bí zǔ zi jīng zi, qiān nián jiā fǎ yīng rú cǐ.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yī qiū yī hè zhēn zì zú, zuò shǒu fēng yān zhōng jú cù.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yù yǒu zi jià liǎng huáng gǔ, xiāng lú fēng tóu kàn fēi pù.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孙方叔石泉亭》专题为您介绍题孙方叔石泉亭古诗,题孙方叔石泉亭黎廷瑞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