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 刘驾

前杵与后杵,筑城声不住。
我愿筑更高,得见秦皇墓。
分类:

作者简介(刘驾)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刘驾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
前杵与后杵,筑城声不住。
我愿筑更高,得见秦皇墓。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汉武筑起通天台,工人们备受痛苦。
前杵与后杵,城墙的声音不曾停止。
我愿意继续筑起更高的台阶,只为能见到秦始皇的陵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汉武帝筑起通天台的景象,以及参与筑台工作的苦力们的辛苦。诗人表达了对筑台工人辛苦劳作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继续筑台、辗转秦皇陵墓的热望。

诗中的通天台是指汉武帝时期修建的通往天空的高塔,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诗人通过描写前杵与后杵不停地敲击城墙,强调了筑台工人劳作的辛苦和工程的巨大。他也表达了自己愿意再继续筑台的决心,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以便能够一睹秦始皇陵墓的壮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工人们辛勤努力的赞扬,以及对于追求高峰的积极向往。诗词意境明快,抒发出诗人对于奋斗和进取的崇敬,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劳动和智慧的庄重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刘驾 拼音读音参考

zhù tái cí hàn wǔ zhù tōng tiān tāi, yì zhě kǔ zhī
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

qián chǔ yǔ hòu chǔ, zhù chéng shēng bú zhù.
前杵与后杵,筑城声不住。
wǒ yuàn zhù gèng gāo, dé jiàn qín huáng mù.
我愿筑更高,得见秦皇墓。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专题为您介绍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古诗,筑台词(汉武筑通天台,役者苦之)刘驾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