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去》 陈陶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
分类:

作者简介(陈陶)

陈陶头像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春归去》陈陶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归去》是唐代陈陶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光阴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时光逝去的无奈之情。

译文:
九十春光在何处,
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
唯放蛴螬飞上树。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归去为背景,抒发对光阴流逝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首句“九十春光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迷惘和不解,不知道这九十个春天去了哪里。接着,“古人今人留不住”表明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不能阻止春天的离去,时光仍然不停地流转。第三句“年年白眼向黔娄”中的“白眼”意味着无奈和失望,诗人对每年春天的消逝感到沮丧。最后一句“唯放蛴螬飞上树”描绘了春天的即将来临,诗人以蛴螬(蛴螬是春天的象征,也是一种昆虫)飞上树的景象来表达春天的回归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春天离去的感慨。通过对春天的象征物——蛴螬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春天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节奏平和,既有对光阴流逝的思考和无奈之情,又有对新生和希望的表达,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共鸣。诗人以简练的文字,抒发了人们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对未来希望的追求,使诗词显得幽远而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春归去》陈陶 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guī qù
春归去

jiǔ shí chūn guāng zài hé chǔ, gǔ rén jīn rén liú bú zhù.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nián nián bái yǎn xiàng qián lóu, wéi fàng qí cáo fēi shàng shù.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春归去》专题为您介绍春归去古诗,春归去陈陶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