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风的诗词(1328首)

21 《送陆珽侍御使新罗》 唐·钱起

衣冠周柱史,才学我乡人。
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
去程沧海月,归思上林春。
始觉儒风远,殊方礼乐新。

22 《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唐·钱起

慧眼沙门真远公,经行宴坐有儒风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
曙后炉烟生不灭,晴来阶色并归空。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23 《题丹阳陶司马厅壁》 唐·薛据

高鉴清洞彻,儒风入进难。
诏书增宠命,才子益能官。
门带山光晚,城临江水寒。
唯馀好文客,时得咏幽兰。

24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唐·刘商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金玉徒自宝,高贤无比方。
挺生岩松姿,孤直凌雪霜。
亭亭结清阴,不竞桃李芳。

25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唐·权德舆

五代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离堂处处罗簪组,东望河桥壮鼙鼓。

26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城门院在遗补院东)》 唐·权德舆

与君相识处,吏隐在墙东。
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
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励志文学观点

27 《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 唐·韩愈

天平篇什外,政事亦无双。
威令加徐土,儒风被鲁邦。
清为公论重,宽得士心降。
岁晏偏相忆,长谣坐北窗。

28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唐·刘禹锡

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
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
儒风正礼乐,旅象入蓍龟。

29 《赠黔府王中丞楚》 唐·孟郊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
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
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
儒风一以扇,污俗心皆平。

30 《答友人》 唐·孟郊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31 《送陆拾遗东归》 唐·许浑

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
文章报主非无意,书剑还家素有期。
秋寺卧云移棹晚,暮江乘月落帆迟。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32 《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 唐·方干

成名年少日,就业圣人书。
擢桂谁相比,籝金已不如。
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
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

33 《寄怀》 唐·秦韬玉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
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34 《观人读《春秋》》 唐·徐铉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35 《减字木兰花》 宋·沈瀛

圣经五止。
止向丘隅黄鸟喜。
广大儒风
一贯三才万类通。
太羹玄酒。
圣域能跻民域寿。
支派从何。
关内濂溪洛涧多。

36 《又将放榜》 宋·宋真宗

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
命乡随叶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稀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儜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

37 《驾幸太学》 宋·刘奉世

圣典重精及表章,旷仪亲举自宗庠。
纵观桥拥浮云盖,侍问庭充振鹭行。
首举儒风隆上国,光增帝业掩前王。
太平荣遇惭多幸,重见歌虞起庙堂。

38 《宣圣庙》 宋·刘仲堪

翼翼素王宫,夸倚高峰右。
烟云覆幽邃,树石丛寄秀。
丹青古冕服,赭垩新缔构。
率土被儒风,九夷信何陋。

39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宋·宋高宗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
以德则贵,惟道是唱。
师聪师明,友直友谅。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40 《秋日临幸秘书省因成近体诗平处赐丞相史浩以》 宋·宋孝宗

玉轴牙签焕宝章,簪绅侍列映秋光。
宴开芳阁儒风盛,坐对蓬山逸兴长。
稽古右文惭菲德,礼贤下士法前王。
欲臻至治观熙洽,更罄嘉谋为赞襄。

* 关于儒风的诗词 描写儒风的诗词 带有儒风的诗词 包含儒风的古诗词(132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