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坐禅处的诗词(176首)

1 《雪窦中岩夜坐》 宋·释正觉

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
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2 《苏溪特护坐禅岩》 宋·释智朋

当机突出鸭吞螺,奈此悬崖峭壁何。
等是苏溪蹲坐处,且非苍桧影婆娑。

3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出处之意》 唐·白居易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
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
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

4 《赠著上人》 唐·唐求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
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
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5 《题晏国师喝水岩》 宋·赵与滂

古砖出唐井,豫识国师名。
於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
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
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

6 《颂古二十一首》 宋·释心月

宗门中令嗣,合眼坐禅处
平地打毬子,急须著眼觑。
两挑挑得上,三筑筑不住。
筑得住依前,辊向毬门去。

7 《杂诗》 唐·庞蕴

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
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
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

8 《杂诗》 唐·庞蕴

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
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
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

9 《平昔于王褒赠周处士八绝中喜诵其龙尾禅室一》 宋·晁说之

藜床坐来久,前年曾到门。
闻道蓬蒿满,秋风著旧根。

10 《临江仙·独坐岩前寻思虑》 元·山主

独坐岩前寻思虑,如来妙法难量。
慈悲苦海作舟航。
缘人有分,难苦免灾殃。
得指华岩真法界,明明处处无方。
禅河皎皎曜神光。
曹溪门下,

11 《圆通玑禅师赞》 宋·黄庭坚

诸法坐处坐,诸佛行处行。
如来无简择,清镜坦然平。
有人借问谁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12 《睡起晏坐》 唐·白居易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13 《睡起晏坐》 唐·白居易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14 《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 唐·皮日休

戚历杉阴入草堂,老僧相见似相忘。
吟多几转莲花漏,坐久重焚柏子香。
鱼惯斋时分净食,鸽能闲处傍禅床。
云林满眼空羁滞,欲对弥天却自伤。

忧国忧民

15 《和赠和龙妙空禅师》 唐·夏鸿

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
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
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
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

16 《和赠和龙妙空禅师》 唐·夏鸿

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
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
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
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

17 《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 宋·孙旦

诏到禅关日,愿言高古今。
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
结坐观宗社,恩容返道林。
立身名了也,何处更追寻。

18 《游东禅院》 宋·王某

曲曲青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心自得閒滋味,坐听风口尽日还。

19 《规禅停云斋》 宋·陈师道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20 《机禅人出丐求颂》 宋·释正觉

尘刹分身看化机,青烟几处午家炊。
面墙坐照丛林事,持钵丐缘云水饥。
出谷鸟传春次第,漾舟人爱月相随。
归来定有饱参句,笑解枯禅篾肚皮。

* 关于坐禅处的诗词 描写坐禅处的诗词 带有坐禅处的诗词 包含坐禅处的古诗词(1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