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籁的诗词(510首)

1 《听猿》 宋·白玉蟾

三树五树啼寒猿,一声两声落耳根。
吾疑耳到猿啼处,却是猿声随风奔。
猿声不悲亦不怨,吾亦於世何所恋。
夜深月白风籁寒,听此忽然毛骨换。

2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会景亭》 宋·苏辙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

3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七会景亭》 宋·苏辙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

4 《正言田学士況书言上庠祭酒听北轩予所种竹滋》 宋·宋祁

昔承上庠乏,时竹北堂轩。
饬吏勤浸灌,冉冉荣孤根。
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
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

5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宋·刘克庄

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
岁虽寒不改,人到老方知。
风籁龙吟冷,冰枝鹤立危。
一株独青在,万木后凋谁。
齐寝樵苏矣,秦宫点涴之。
斧斤寻未已,善保栋梁姿。

6 《新春即事二首》 宋·胡寅

恰赋春还柳,俄闻地出雷。
雨丝分织作,风籁急喧豗。
寂寂炉无火,欣欣瓮有醅。
临寒插羔袖,雪观亦悠哉。

7 《自和山房十咏》 宋·李曾伯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
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8 《和王右司游南岳得晴》 宋·王炎

笑披鹤氅上坡陀,风籁无声日气和。
绝顶琼瑶蒙竹树,上方宫殿隔藤萝。
雪花夜堕方如许,天宇晨开岂有他。
一点春阳温厚意,积阴消释自无多。

9 《郊祀庆成诗》 宋·王炎

燕翼传丕绪,龙飞袭庆基。
万年新景命,三岁始亲祠。
修己崇仁俭,承颜洽孝慈。
和平调玉烛,静谧偃锋旗。

10 《送渊上人》 宋·释正觉

朱丝不用挂烧桐,一曲新丰为送公。
后夜老松风籁静,皋禽不见月巢空。

11 《妙湛大师求颂》 宋·释正觉

妙则不粗,湛则不浑。
妙湛而照,莹然亡痕。
云山是主,水月无根。
瘦坐一默,虚融六门。
窍作风籁,华含春恩。
相承个事,子子孙孙。

12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唐·杜甫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13 《风筝》 唐·司空曙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
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
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抒怀孤寂愁苦

14 《景风扇物》 唐·张聿

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

15 《春风扇微和》 唐·张汇

木德生和气,微微入曙风。
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冰谷,悠扬转蕙丛。
拂尘回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
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16 《八风从律》 唐·蒋防

制律窥元化,因声感八风。
还从万籁起,更与五音同。
习习芦灰上,泠泠玉管中。
气随时物好,响彻霁天空。
自得阴阳顺,能令惠泽通。
愿吹寒谷里,从此达前蒙。

17 《清风戒寒》 唐·无名氏

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
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
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
稍依帘隙静,遍觉座隅寒。
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
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18 《宝鼎现(筠翁李似之作此词见招因赋其事,使歌之者想像风味如到山中也)》 宋·张元干

山庄图画,锦囊吟咏,胸中丘壑。
年少日、如虹豪气,吐凤词华浑忘却。
便袖手、向岩前溪畔,种满烟梢雾箨。
想别墅平泉,当时草木,风流如昨。

孤独思乡春节

19 《风流子(清涵万象阁)》 宋·赵孟坚

望极思悠悠。
江如练、籁息浪纹收。
看帆卷帆舒,往来征艇,鹭飞鹭立,远近芳洲。
逝波不舍山常好,只白少年头。

20 《风入松(为谢省齐赋林壑清趣)》 宋·周密

枇杷花老洞云深。
流水冷冷。
蓝田谁种玲珑玉,土华寒、晕碧云根。
佳兴秋英春草,好音夜鹤朝禽。
闲听天籁静看云。
心境俱清。
好风不负幽人意,送良宵、一枕松声。
四友江湖泉石,二并钟鼎山林。

* 关于风籁的诗词 描写风籁的诗词 带有风籁的诗词 包含风籁的古诗词(5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