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的诗词(共208首)

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头像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121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一》 清·朱彝尊

藉袈桥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齿阶。
曾记小时明月夜,踏歌连臂竹邻街。

122 《忆少年·一钩斜月》 清·朱彝尊

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
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
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
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

123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九》 清·朱彝尊

织成锦衾碧间红,缭以吴绵四五通。
锦上鸳鸯三十六,双栖夜夜水纹中。

124 《鸳鸯湖棹歌 之十五》 清·朱彝尊

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
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

125 《两同心·认丹鞋响》 清·朱彝尊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
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
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
比肩纵得相随,梦雨难期。
密意写折枝朵朵,柔魂递续命丝丝。
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

126 《鸳鸯湖棹歌 之八十三》 清·朱彝尊

蕲王战舰已无踪,娄相高坟启旧封。
曾见朋游南渡日,北山堂外九株松。

127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六》 清·朱彝尊

三姑庙南豆叶黄,马王塘北稻花香。
秋衣薄处宜思妾,春酒熟时须饷郎。

128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七》 清·朱彝尊

鹤湖东去水茫茫,一面风泾接魏塘。
看取松江布帆至,鲈鱼切玉劝郎尝。

129 《鸳鸯湖棹歌 之十七》 清·朱彝尊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130 《鸳鸯湖棹歌 之八十一》 清·朱彝尊

野王台废只空墩,翁子坟荒有墓门。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工孙。

131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八》 清·朱彝尊

走马岗长夕照中,塘连沙渚路西东。
不知吴会谁分地,生遍茱萸一色红。

132 《鸳鸯湖棹歌 之十三》 清·朱彝尊

金衣楚雀白?鸡,不住裴公岛上啼。
白马未嘶云屋外,红船先渡板桥西。

133 《摸鱼儿·粉墙青虯檐百尺》 清·朱彝尊

粉墙青虯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
教且住。
携玉手潜得莫惹冰苔仆。

134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 清·朱彝尊

天宁佛阁早春开,鸟语风铃次第催。
怪道回船湿罗袜,严将军墓踏青来。

135 《鸳鸯湖棹歌 之十八》 清·朱彝尊

姑恶飞鸣触晓烟,红蚕四月已三眠。
白花满把蒸成露,紫葚盈筐不取钱。

136 《鸳鸯湖棹歌 之十六》 清·朱彝尊

城北城南尽水乡,红薇径外是回塘。
千家晓阁纱窗拓,二月东风蕙草香。

137 《天仙子·小阁春寒烟乍禁》 清·朱彝尊

小阁春寒烟乍禁,炉香先润鸳鸯锦。
低帷才悔杀明灯,花影浸。
窗棂渗,斜月一条刚到枕。

138 《天仙子·小棹若邪乘晓入》 清·朱彝尊

小棹若邪乘晓入,苧萝人已当风立。
好春不雨但浓阴,铅水急。
溪纱湿,丽草云根香暗拾。

139 《鸳鸯湖棹歌 之十四》 清·朱彝尊

堤外湖光堤内池,露荷珠缀夜凉时。
阿谁月底修萧谱,更按《东堂》旧日词。

140 《行香子·蚕月桑津》 清·朱彝尊

蚕月桑津,轻浪鱼鳞。
好风光最易愁人。
相逢休便,闲却残春。
待播船回,游骢去,又因循。
歌罢梁尘,舞散花茵。
下楼梯帘外逡巡。
有绿并坐,不在横陈。
话夜阑时,人如月,月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