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带性造句

“地带性”的解释

地带性[dì dài xìng] 地带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亦有表现。
用“地带性”造句 第1组

1、海南地处热带,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燥红土和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等。

2、主要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同时还有赤红壤、燥红壤、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

3、垂直地带性不仅直接影响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分布与开发,也间接影响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4、气候多样,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

5、另外,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影响沼泽的类型及其分布。

6、茶树的分布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7、广东的土壤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自北到南分布着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8、认为干旱区土壤分布具明显的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

9、区域上地带性植被中的沙地植被总体上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不大,非地带性植被中湿地植被与地下水关系密切。

10、在山地区域进行旅游开发时,垂直地带性是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用“地带性”造句 第2组

11、水平地带性主要影响以致控制灾害的不同类型,非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则主要影响各种灾害的成灾强度。

12、腐殖质性质及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

13、生态经济区划原则是地带性原则、非地带性原则和社会经济学原则。

14、因此,这一地区的盐生植被又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带性植被向非地带性植被过渡的特点。

15、探讨了浙江水生植物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16、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环状结构,形成了山地与平原、绿洲与荒漠、绿洲与山地的明显对峙。

17、羊草和大针茅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性分布的优势种。

18、因此,进行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9、干扰群落经封山育林向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

20、其结果直接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人工模拟地带性植物造景。

用“地带性”造句 第3组

21、一般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草地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基本一致。

22、河南省自然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异,主要遵循水平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与垂直地带性规律。

23、本文从植被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各种生态因素与山西植被水平地带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4、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分布在海拔1500m左右的阳明山主峰山顶,是一地带性山顶苔藓矮林群落。

25、结论认为,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气候相对干旱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并对植被生长与分布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26、陆生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应从退耕还林和考虑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合理搭配植物物种入手。

27、但秦岭以北及其黄土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出现了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植被向着草原方向发展,形成了这里特殊的地带性特征。

28、并在专家认可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玉米春播特早熟区垂直地带性气候特点,提出“生态类型亚区”及规范应用建议。

29、拿黄土高原来说,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

30、生态风景林以原有的次生林为基础,沿山脊线造林,高大乔木组成林分,以保护地带性植被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用“地带性”造句 第4组

31、加强对寺庙周围原有植被及其山林的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与演替,以恢复寺庙地带性的植物景观.

32、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垂直地带性岩溶生态特征明显。

33、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

* 在线查询地带性造句,用地带性造句,用地带性组词造句,包含地带性的句子。

关于地带性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