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税造句

“杂税”的解释

杂税[zá shuì] 杂税 《南史·宋纪中·武帝》:“东境去岁不稔,宜广商货,远近贩鬻米粟者,可停道中杂税。”《旧唐书·食货志上》:“大抵 有唐 之御天下也,有两税焉,有盐铁焉,有漕运焉,有仓廪焉,有杂税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杂税》:“ 周 衰之末,诸侯以强霸相尚,兵革不息,故费博而什一不足,此杂税之法所由起也。”
用“杂税”造句 第1组

1、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2、解放前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谁也记不清有多少。

3、旧政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4、越来越高的苛捐杂税使商业凋敝,城镇人口减少.

5、巧取豪夺,苛捐杂税和敲诈勒索迫使另一些人跑到山里找活路.

6、北宋仁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人才选用不当,社会积弱积贫。

7、人民苛捐杂税,超负荷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就是大刀,棍棒加套索!

8、加之官府苛捐杂税,逼得家中老母悬梁自尽。

9、去年夏旱秋涝收成不好,而苛捐杂税不仅一分一粒没有减少,反而把各家各户的生存口粮都强行逼走。

10、记银谷应征之数,及税契、杂税、耗羡等项。

用“杂税”造句 第2组

11、他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减削田赋,废除苛捐杂税;他率领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设济农仓,防备饥荒,赈济灾民;兴建学校培养人才。

12、附加税常随需要加于正税之上,又创各项杂税

13、阉宦当政,外戚专权,苛捐杂税,更兼当今圣上不思理政,却偏好行商,放任下面官吏为非作歹,不听忠臣之言,却信奸妄之语。

14、但是州县官不仅不肯暂时宽免各项苛捐杂税,反而变本加厉,用暴力催逼。

15、不过一旦它们赢得了战斗,等待它们的将是一场慢性的,或许也是更磨人的冲突:制止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或阻止政府规定每一件事都需要层层审批,束手束脚,以至一切都变得得不偿失的角力。

16、到1696年,托利党的乡绅们和阿姆斯特丹的市民都对苛捐杂税怨声载道.

17、带上孙来喜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个跟班,二是路上不太平,这短短的二三十公里山路,除了遇到三道苛捐杂税的厘卡外,甚至还有土匪的山头费。

18、牯岭公司每年的收入是巨大的,征收地捐、房捐、地租及杂税等达二万二千四百余元,庐山管理局对此又极为眼红。

19、彼时明朝政经凋敝,主昏臣庸,辽东耗费大量军饷,而官吏又大肆贪污盘剥,苛捐杂税压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0、他体验到了稼穑艰难,从家家户户的对话中,也知道了秦朝的暴政与苛捐杂税,一年的收成,半数以上都得上缴府衙,遇上天灾时,老百姓皆只有饿以待死的份。

用“杂税”造句 第3组

21、在经济方面,因为土地是地主的,所以劳动者要种地就必须租借地主的,然后再向地主交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当然也有其他的苛捐杂税

22、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赋税,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23、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24、闻听“带路党”引英军欲入境时,登埂、卯照、鲁掌各土司赶紧报永昌府,请求发兵保护,并允诺取消苛捐杂税

25、尤其,别忘了除了正税、三饷,明代农民还有无数类似驿站劳役这样层出不穷的以银纳役苛捐杂税呢。

26、怎么办?现在军阀、官僚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饿殍载道,到处找不着生路,真是民不聊生啊!

27、日子越过越艰难,各种苛捐杂税不说,花花绿绿的军票也不顶用,到银行也兑不出来,等同一堆废纸。

* 在线查询杂税造句,用杂税造句,用杂税组词造句,包含杂税的句子。
杂税

关于杂税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