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造句

“须弥山”的解释

须弥山[xū mí shān] 须弥山 (宗教术语)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
用“须弥山”造句 第1组

1、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2、悠悠晨钟,沉沉暮鼓,须弥山沐浴在缥缈云气之中,从初升的旭日到傍晚的残霞,天际风云变幻,白云苍狗滚滚而过,时光终究不曾为任何人而停留。

3、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和石空山石窟,便是古代文明的留存.

4、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5、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金仙血染裳。许仲琳 

6、在里面无比的大,有很高蟠龙藻井与须弥山雕像的假山.

7、须弥山石窟,在固原县西北约60千米的须弥山中.

8、须弥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驿,该处民族杂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础。

9、为了与罗刹夫人长相厮守,阿修罗王前往须弥山顶寻找不死之药。

10、帝释、梵王无法阻挡,须弥山、铁围山也不能障碍。

用“须弥山”造句 第2组

11、佛经曰‘钵中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得道,披毛带角还。

12、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

13、比如须弥山、铁围山、香水海、咸水海之类,所谓山海,应该都只是比喻而已。

14、当下袁洪作起摄法,使个须弥山藏于芥子的手段,将满山的猴子收在怀里,与邓坤一道,驾起云,前赴金鳌岛。

15、在佛教世界中,传说在须弥山四方,七金山与大铁围山间的咸海中,有四个大洲,称为四大部洲。

16、须弥山,欲界所依之地,具内典所载,以须弥山居海中,出入水面各八万四千由旬(每由旬约四十里)。

17、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18、烦恼被快乐驱逐,郁闷被轻松取代。一路心情趋近蔚蓝,笑容越发清新自然。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旅途的奥妙,从你安排行程的那刻已然展露。

19、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得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而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20、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过你。渐悟也要,顿悟也罢。世间事除生死,那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用“须弥山”造句 第3组

21、若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须弥山及铁围山,能令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其中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

22、托林寺迦萨殿和桑耶寺,则以建筑形象描绘佛教世界形成模式--须弥山,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宇宙观。

23、这场雪下得不大,但下了很久,无情崖边的树林银装素裹,满是玉树琼枝,实有一番冰雪之美,远处的须弥山还是包裹在云雾之中,不可亵渎。

* 在线查询须弥山造句,用须弥山造句,用须弥山组词造句,包含须弥山的句子。

关于须弥山的诗句

关于须弥山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