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手之勞的读音 一舉手之勞的意思

【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示例】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
  • shǒu
  • zhī
  • láo

“一舉手之勞”的读音

拼音读音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汉字注音:
ㄧ ㄐㄩˇ ㄕㄡˇ ㄓ ㄌㄠˊ
简繁字形:
一举手之劳
是否常用:

“一舉手之勞”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后以“一举手之劳”喻毫不费力。

网络解释

【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

“一舉手之勞”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扛起﹑抬起﹑往上托:“舉手”﹑“高舉”。《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山月。”2.推薦﹑推選:“推舉”﹑“選舉”。《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孟子•告子下》:“傅說舉於版築之間。”3.提出:“列舉”﹑“檢舉”﹑“舉例說明”。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宋•陸游《山園雜詠》:“汗青事業都忘盡,時賴吾兒舉話端。”4.興起﹑發動:“舉義”﹑“百廢待舉”。5.飛。文選•張衡•西京賦:“鳥不暇舉,獸不得發。”宋•蘇軾《漁父•漁父笑》:“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6.生育:“一舉得男”。《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也。』”7.行為﹑動作:“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8.舉人的簡稱:“武舉”﹑“中舉”。9.全部的﹑整個的:“舉國上下”﹑“舉世公認”﹑“舉國歡騰”。
】: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同“”。

“一舉手之勞”的相关词语

* 一舉手之勞的读音是: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舉手之勞的意思:【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示例】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