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下的读音 小年下的意思

小年下 小年下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河南民间称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下”(对正月初一年节而言),或称“半年节”。 此时夏收夏种已基本结束,农事稍闲,中国民间便于此日改善生活为庆。旧时,粮食不够吃,人们平常均食以粗茶淡饭,即是收了麦,也不可能经常吃白面,故于六月初一日破例用新打出来的白面蒸馍或炸油火、煎煎饼、做面饪等以尝新,中午还以鸡蛋韭菜为馅包饺子吃。 节日这天早晨,许多人家用新麦面蒸制的大园蒸馍配以黄瓜等三鲜瓜果在院中或堂屋中的桌上设供,并烧香鸣炮,由家中之主妇叩头祈拜,以庆麦粮人仓和祈祝秋粮丰收。当天许多妇女还携带新鲜麦面蒸馍走娘家,故称“麦子上了场,闺女去瞧娘。”60年代以后,“小年下”之俗多已不过。但在此时走亲戚者仍可见到,以新麦面改善生活已不为罕事。
  • xiǎo
  • nián
  • xià

“小年下”的读音

拼音读音
[xiǎo nián xià]
汉字注音:
ㄒㄧㄠˇ ㄋㄧㄢˊ ㄒㄧㄚ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小年下”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旧俗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称小年下。

网络解释

小年下

小年下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河南民间称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下”(对正月初一年节而言),或称“半年节”。
此时夏收夏种已基本结束,农事稍闲,中国民间便于此日改善生活为庆。旧时,粮食不够吃,人们平常均食以粗茶淡饭,即是收了麦,也不可能经常吃白面,故于六月初一日破例用新打出来的白面蒸馍或炸油火、煎煎饼、做面饪等以尝新,中午还以鸡蛋韭菜为馅包饺子吃。
节日这天早晨,许多人家用新麦面蒸制的大园蒸馍配以黄瓜等三鲜瓜果在院中或堂屋中的桌上设供,并烧香鸣炮,由家中之主妇叩头祈拜,以庆麦粮人仓和祈祝秋粮丰收。当天许多妇女还携带新鲜麦面蒸馍走娘家,故称“麦子上了场,闺女去瞧娘。”60年代以后,“小年下”之俗多已不过。但在此时走亲戚者仍可见到,以新麦面改善生活已不为罕事。

“小年下”的单字解释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3.时间短:小坐。小住。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6.妾:小房。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小年下”的相关成语

“小年下”的相关词语

* 小年下的读音是:xiǎo nián xià,小年下的意思:小年下 小年下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河南民间称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下”(对正月初一年节而言),或称“半年节”。 此时夏收夏种已基本结束,农事稍闲,中国民间便于此日改善生活为庆。旧时,粮食不够吃,人们平常均食以粗茶淡饭,即是收了麦,也不可能经常吃白面,故于六月初一日破例用新打出来的白面蒸馍或炸油火、煎煎饼、做面饪等以尝新,中午还以鸡蛋韭菜为馅包饺子吃。 节日这天早晨,许多人家用新麦面蒸制的大园蒸馍配以黄瓜等三鲜瓜果在院中或堂屋中的桌上设供,并烧香鸣炮,由家中之主妇叩头祈拜,以庆麦粮人仓和祈祝秋粮丰收。当天许多妇女还携带新鲜麦面蒸馍走娘家,故称“麦子上了场,闺女去瞧娘。”60年代以后,“小年下”之俗多已不过。但在此时走亲戚者仍可见到,以新麦面改善生活已不为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