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之刑的读音 炮烙之刑的意思

辞典解释炮烙之刑  páo luò zhī xíng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纣无道,宠妲已,剖贤人心,置炮烙之刑。」 明.陆灼《艾子后语.大言》:「履癸强余牛饮,不从,寘余炮烙之刑。」
  • páo
  • luò
  • zhī
  • xíng

“炮烙之刑”的读音

拼音读音
[páo luò zhī xíng]
汉字注音:
ㄆㄠˊ ㄌㄨㄛˋ ㄓ ㄒㄧㄥ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炮烙之刑”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炮烙之刑  páo luò zhī xíng  ㄆㄠˊ ㄌㄨㄛˋ ㄓ ㄒㄧㄥˊ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纣无道,宠妲已,剖贤人心,置炮烙之刑。」
明.陆灼《艾子后语.大言》:「履癸强余牛饮,不从,寘余炮烙之刑。」

网络解释

“炮烙之刑”的单字解释

】:[pào]1.口径在2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火力强,射程远。种类很多,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也叫火炮。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火药发明后,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2.爆竹:鞭炮。花炮。3.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páo]1.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2.烧;烤(食物)。[bāo]1.烹调方法,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搅拌:炮羊肉。2.烘焙: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lào]1.用烧热了的器物烫,使衣服平整或在物体上印下标志:烙衣服。烙印。2.一种烹饪方法。把食物放在铛(chēng)或干锅上加热使熟:烙饼。[luò]见〔炮烙〕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刑罚:徒刑。死刑。2.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体罚:用刑。刑讯。3.古又同“”。

“炮烙之刑”的相关词语

“炮烙之刑”造句

左光斗更为凄惨,死前经受了炮烙之刑,面部被烫得焦烂,膝下的肌肉都已脱落,露出了里面的筋骨,惨不忍睹。

此外,他行炮烙之刑,就是用炭火把中空的铜柱子烧红,然后叫被残杀之人在上面爬行,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人所共知,纣王在世时残暴异常,创炮烙之刑,做了许多灭绝人性的坏事,但当他反省时,也最懂得人们对喜乐平安的需要和追求。

还说他残忍暴虐,残忍地行炮烙之刑,把人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惨不忍睹!女童竟惨遭父母“炮烙之刑”!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聞太師再問紂王是否像世人所說,被妲己魅惑,制定炮烙之刑,傷害許多忠臣義士。

如此再三发生的行为,让我想到了殷商纣王对“炮烙之刑”的酷爱。

纣王施以李靖施炮烙之刑,哪吒为了父亲将所有罪责揽下,李靖感于哪吒之孝,终视死如归。

帝辛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和诸侯的怨恨,帝辛辟炮烙之刑以对之。

紂王施以李靖施炮烙之刑,哪吒為了父親將所有罪責攬下,李靖感於哪吒之孝,終視死如歸。

* 炮烙之刑的读音是:páo luò zhī xíng,炮烙之刑的意思:辞典解释炮烙之刑  páo luò zhī xíng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纣无道,宠妲已,剖贤人心,置炮烙之刑。」 明.陆灼《艾子后语.大言》:「履癸强余牛饮,不从,寘余炮烙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