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读音 箜篌的意思

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 kōng
  • hóu

“箜篌”的读音

拼音读音
[kōng hóu]
汉字注音:
ㄎㄨㄥ ㄏㄡ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箜篌”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箜篌 kōnghóu

[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辞典解释

箜篌  kōng hóu   ㄎㄨㄥ ㄏㄡˊ  

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也称为「空侯」、「坎侯」。

英语 konghou (Chinese harp)​

法语 konghou (harpe chinoise)​

网络解释

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

“箜篌”的单字解释

】:〔箜篌〕古代拨弹乐器。分竖式、卧式、手持式三类。竖式箜篌是今竖琴的前身。
】:见〔箜篌〕

“箜篌”的相关词语

“箜篌”造句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天惊石破: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声音激荡,奇特,出人意外。现多比喻诗文、议论、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在那远古时期,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谈着箜篌等待着的温柔谦卑的灵魂。席慕蓉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女子。席慕蓉 

尘缘葬,皆付于桑壤;聆箜篌,仍兀自戗戗。青冥未知此情长,吾生吾爱葬云荒。洛天依 

就是在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那就是樱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那同一个人。那么就算我哭泣了,也别笑我软弱。席慕蓉 

说起箜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杨叶牂牂东倚楼,静女洛水弄箜篌。鸿雁含珠落沧海,溯昭五杰皆风流。身披星斗花满袖,一日品尽月都酒。故人相去万余里,新客还来过九洲。君子以泽 

* 箜篌的读音是:kōng hóu,箜篌的意思: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