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田的读音 营田的意思

营田 营田即“屯田”。北魏宣武帝时 (500—503) 命范绍为西道6州营田大使,实即“屯田大使”,因此屯田也称营田。唐代后期,内地设置很多屯田区,人们多将屯田称为营田。唐各道设营田使,州县设营田务,管理营田。宋承唐制,设营田大使、营田使,管理营田事务。唐、宋时,多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元、明、清各代通称屯田,少有营田之称。
  • yíng
  • tián

“营田”的读音

拼音读音
[yíng tián]
汉字注音:
ㄧㄥˊ ㄊㄧㄢˊ
简繁字形:
營田
是否常用:

“营田”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经营田产;购置田地。 2.即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 3.屯田制之耕作地。

辞典解释

营田  yíng tián  ㄧㄥˊ ㄊㄧㄢˊ  

经营农事。
《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
《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屯田的田地。
《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网络解释

营田

营田即“屯田”。北魏宣武帝时 (500—503) 命范绍为西道6州营田大使,实即“屯田大使”,因此屯田也称营田。唐代后期,内地设置很多屯田区,人们多将屯田称为营田。唐各道设营田使,州县设营田务,管理营田。宋承唐制,设营田大使、营田使,管理营田事务。唐、宋时,多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元、明、清各代通称屯田,少有营田之称。

“营田”的单字解释

】:1.谋求:营生。营救。2.经营;管理:营造。营业。国营。民营。3.姓。4.军队驻扎的地方:军营。安营。5.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

“营田”的相关词语

* 营田的读音是:yíng tián,营田的意思:营田 营田即“屯田”。北魏宣武帝时 (500—503) 命范绍为西道6州营田大使,实即“屯田大使”,因此屯田也称营田。唐代后期,内地设置很多屯田区,人们多将屯田称为营田。唐各道设营田使,州县设营田务,管理营田。宋承唐制,设营田大使、营田使,管理营田事务。唐、宋时,多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元、明、清各代通称屯田,少有营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