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里鼓車的读音 記里鼓車的意思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晋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 根据(唐)杜佑《通典》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获记里鼓车。《孙子算经》中一道除法计算题,“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车轮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阳至长安,问轮匝几何?”,显然和记里鼓车有关。
  • chē

“記里鼓車”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ì lǐ gǔ chē]
汉字注音:
ㄐㄧˋ ㄌㄧˇ ㄍㄨˇ ㄔㄜ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記里鼓車”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见"记里车"。

网络解释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晋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 根据(唐)杜佑《通典》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获记里鼓车。《孙子算经》中一道除法计算题,“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车轮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阳至长安,问轮匝几何?”,显然和记里鼓车有关。

“記里鼓車”的单字解释

】:同“”。
】:[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chē]1.陸地上靠輪子轉動而運行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通稱為“車子”。2.利用輪軸轉動的機械:“紡車”、“風車”、“水車”。3.牙床。《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杜預•注:“輔,頰輔之車,牙車。”孔穎達•正義:“牙車,牙下骨之名。”4.量詞。計算車載物的單位:“一車砂石”。5.姓。如漢代有車順。6.二一四部首之一。7.利用機器轉動來加以縫紉:“車布邊”、“車衣服”、“車鞋面”。8.用機械將物品切削成圓形:“車圓”、“車碗”、“車玻璃”。9.用水車將水引至高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樂》:“車水竭池,窮池索之。”10.用車搬運:“請把這堆垃圾車走。”[jū]象棋棋子之一。《镜花缘》第七四回:“吕祥蓂連忙叫道:‘小鶯姐姐攔不得,有個馬後砲哩!’話未説完,秦小春隨即用砲把車打了。”

“記里鼓車”的相关词语

* 記里鼓車的读音是:jì lǐ gǔ chē,記里鼓車的意思: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晋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 根据(唐)杜佑《通典》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获记里鼓车。《孙子算经》中一道除法计算题,“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车轮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阳至长安,问轮匝几何?”,显然和记里鼓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