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履的读音 践履的意思

践履 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后转为步行、经历等义,再引申为行动、实行、实践,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
  • jiàn

“践履”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àn lǚ]
汉字注音:
ㄐㄧㄢˋ ㄌㄩˇ
简繁字形:
踐履
是否常用:

“践履”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踩;踏。 2.行走。 3.履践;前往。 4.实行;实践。 5.遵循;依照。 6.踪迹,行迹。 7.喻指行为;行动。 8.任职。

辞典解释

践履  jiàn lǚ  ㄐㄧㄢˋ ㄌㄩˇ  

践踏。
《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前往、经历。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遵与隗王歃盟为汉,自经历虎口,践履死地,已数十矣。」

实行预定的事。
如:「践履条约」、「践履诺言」。

网络解释

践履

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后转为步行、经历等义,再引申为行动、实行、实践,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

“践履”的单字解释

】:1.踩;践踏。2.实行;履行:实践。践约。
】: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践履”的相关成语

“践履”的相关词语

“践履”造句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积金不积书,守财一何鄙。

同时公民内心对法律的认同是其接受法律、践履法律的内因,而将法律认同与法制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体的守法由可能变为现实。

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

朱子对该问题的思考,重在解决个人的道德践履问题,而非单纯地构建理论体系,这是把握朱子基本为学精神的基础。

践履,尽管这已成为一个流行的笑话,总是在于造就良善公民与好人。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也一向重视道德评判,而忠毫无疑问是我们先人最常用的重要尺度和标准之一。

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仁不忍践履生草,则又况于民萌而有不化者乎。

华中的风劲帆满鼓噪着新区的航灯,而沈阳本土的一路践履也在壮行着新区的桨橹。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成熟入程又是他们自动习得道德知识、践履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性的入程。

* 践履的读音是:jiàn lǚ,践履的意思:践履 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后转为步行、经历等义,再引申为行动、实行、实践,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