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胡米的读音 雕胡米的意思

雕胡米 雕胡米,即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实。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一种称为“菰”的水生植物,果实就是“菰米”(雕胡)。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食用的茭白。远在秦汉以前,菰是作为谷物种植的,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谷,合称六谷(稌、黍、稷、粱、麦、菰)。
  • diāo

“雕胡米”的读音

拼音读音
[diāo hú mǐ]
汉字注音:
ㄉㄧㄠ ㄏㄨˊ ㄇㄧˇ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雕胡米”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即雕胡﹐苽米。

辞典解释

雕胡米  diāo hú mǐ  ㄉㄧㄠ ㄏㄨˊ ㄇㄧˇ  

菰菜的果实。参见「菰菜」条。

网络解释

雕胡米

雕胡米,即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实。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一种称为“菰”的水生植物,果实就是“菰米”(雕胡)。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食用的茭白。远在秦汉以前,菰是作为谷物种植的,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谷,合称六谷(稌、黍、稷、粱、麦、菰)。

“雕胡米”的单字解释

】:1.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雕版。雕漆。雕花。雕塑。2.指雕刻艺术或雕刻作品:石雕。玉雕。浮雕。3.有彩画装饰的:雕梁画栋。4.姓。5.鸟,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是猛禽。种类较多,如金雕、海雕等。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雕胡米”的相关词语

* 雕胡米的读音是:diāo hú mǐ,雕胡米的意思:雕胡米 雕胡米,即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实。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一种称为“菰”的水生植物,果实就是“菰米”(雕胡)。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食用的茭白。远在秦汉以前,菰是作为谷物种植的,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谷,合称六谷(稌、黍、稷、粱、麦、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