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厝卡舞曲的读音 馬厝卡舞曲的意思

辞典解释马厝卡舞曲  mǎ cuò kǎ wǔ qǔ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
  • cuò

“馬厝卡舞曲”的读音

拼音读音
[mǎ cuò kǎ wǔ qǔ]
汉字注音:
ㄇㄚˇ ㄘㄨㄛˋ ㄎㄚˇ ㄨˇ ㄑㄩˇ
简繁字形:
马厝卡舞曲
是否常用:

“馬厝卡舞曲”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马厝卡舞曲  mǎ cuò kǎ wǔ qǔ  ㄇㄚˇ ㄘㄨㄛˋ ㄎㄚˇ ㄨˇ ㄑㄩˇ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

网络解释

“馬厝卡舞曲”的单字解释

】:同“”。
】:1.放置:厝火积薪。2.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暂厝。浮厝。3.房屋:厝后边跑出一条大黄狗。
】:[kǎ]1.卡车,载重的大汽车:十轮~。2.卡片,小的纸片(一般是比较硬的纸):资料~|贺年~。3.卡路里的简称,热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cal,1克纯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为1卡,合4.1868焦。[卡通](外)1.动画片。2.漫画。[qiǎ]1.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卡。卡子。2.夹东西的器具:发(fà)卡。领带卡。3.夹在中间,堵塞:卡壳。鱼刺卡在嗓子里。
】: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馬厝卡舞曲”的相关词语

* 馬厝卡舞曲的读音是:mǎ cuò kǎ wǔ qǔ,馬厝卡舞曲的意思:辞典解释马厝卡舞曲  mǎ cuò kǎ wǔ qǔ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