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 (764个)
-
701
不臣之心
- 成语拼音:
- bù chén zhī xīn
- 成语解释: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702
不得善终
- 成语拼音:
- bù dé shàn zhōng
- 成语解释:
-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成语出处: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703
别鹤孤鸾
- 成语拼音:
- bié hè gū luán
- 成语解释:
-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 成语出处:
- 晋 陶潜《拟古》诗之五:“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
704
变化如神
- 成语拼音:
- biàn huà rú shén
- 成语解释:
- 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 成语出处:
- 宋 陈亮《酌古论二 邓禹》:“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兵锋所加,敌人授首。”
-
705
不谋而合
- 成语拼音:
- bù móu ér hé
- 成语解释: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成语出处:
-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706
闭门思过
- 成语拼音:
- bì mén sī guò
- 成语解释:
-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 成语出处:
-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
707
半面之旧
- 成语拼音:
- bàn miàn zhī jiù
- 成语解释:
- 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
- 成语出处: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
708
半面之交
- 成语拼音:
- bàn miàn zhī jiāo
- 成语解释:
-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
709
波涛汹涌
- 成语拼音: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成语解释:
-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
710
半信半疑
- 成语拼音:
- bàn xìn bàn yí
- 成语解释:
-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711
不以为意
- 成语拼音:
- bù yǐ wéi yì
- 成语解释: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成语出处: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712
秉烛待旦
- 成语拼音:
- bǐng zhú dài dàn
- 成语解释:
-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
713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成语拼音:
-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 成语解释:
-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成语出处: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
714
沧海横流
- 成语拼音:
- cāng hǎi héng liú
- 成语解释:
-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 成语出处:
-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715
瞋目张胆
- 成语拼音:
- chēn mù zhāng dǎn
- 成语解释:
- 瞋目:瞪大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
716
乘其不备
- 成语拼音:
- chéng qí bù bèi
- 成语解释:
- 乘:趁。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 成语出处:
- 明·郭勋《英烈传》第53回:“我们不如同众将暗去劫营,这是乘其不备,必可生擒徐达矣。”
-
717
称王称霸
- 成语拼音: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成语解释:
-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 成语出处:
-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
718
处之泰然
- 成语拼音:
- chǔ zhī tài rán
- 成语解释: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719
大发雷霆
- 成语拼音:
- dà fā léi tíng
- 成语解释: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720
大获全胜
- 成语拼音:
- dà huò quán shèng
- 成语解释:
-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 三国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