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上路的成语 (6个)

1

成语拼音:
huāng bù zé lù
成语解释:
势急心慌,顾选择道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2

逢山开,遇水迭桥

成语拼音: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成语解释: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畏艰险,打通前进道的重重障碍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遇水迭桥。”
3

反邪归正

成语拼音:
fǎn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
邪:正当,正派;归:回到。从邪回到正来,再做坏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4

驽马十驾

成语拼音:
nú mǎ shí jià
成语解释: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程,驽马虽慢,但努力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资质高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舍。”
5

舍邪归正

成语拼音:
shě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
舍:放弃;邪:正当,正派;归:回到。从邪回到正来,再做坏事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五祖》:“友离累劫,诚哉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6

济可

成语拼音:
yǐ bù jì kě
成语解释: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成功之,同“否”。济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 关于不上路的成语 形容不上路的成语 描述不上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