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抖的成语 (16个)
-
1
心颤魂飞
- 成语拼音:
- xīn chàn hún fēi
- 成语解释:
- 颤:颤动,发抖。心颤抖,魂飞散。形容惊恐不安
- 成语出处:
- 苏雪林《玉溪诗迷·附录》:“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
-
2
不寒而栗
- 成语拼音:
- bù hán ér lì
- 成语解释:
-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3
胆颤心惊
- 成语拼音: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成语解释:
-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
-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4
胆惊心颤
- 成语拼音:
- dǎn jīng xīn chàn
- 成语解释:
- 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成语出处:
- 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
5
胆惊心战
- 成语拼音:
- dǎn jīng xīn zhàn
- 成语解释: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成语出处:
-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
6
胆战心寒
- 成语拼音:
- dǎn zhàn xīn hán
- 成语解释:
-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
7
胆战心惊
- 成语拼音: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成语解释: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成语出处: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8
肤粟股栗
- 成语拼音:
- fū sù gǔ lì
- 成语解释:
-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
9
骨颤肉惊
- 成语拼音:
- gǔ chàn ròu jīng
- 成语解释:
- 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
10
股战而栗
- 成语拼音:
- gǔ zhàn ér lì
- 成语解释:
-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 成语出处:
-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
11
觳觫伏罪
- 成语拼音:
- hú sù fú zuì
- 成语解释:
-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
12
栗栗危惧
- 成语拼音:
- lì lì wēi jù
- 成语解释:
-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 成语出处:
- 《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13
心惊胆战
- 成语拼音: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成语解释:
-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
14
心惊肉跳
- 成语拼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成语解释:
-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15
羊质虎皮
- 成语拼音:
- yáng zhì hǔ pí
- 成语解释: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成语出处:
- 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16
战战兢兢
- 成语拼音: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成语解释:
-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关于发抖的成语 形容发抖的成语 描述发抖的成语。